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05日
针灸是如何起作用的
□ 玉林市容县中医院 梁启东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循环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尽管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但针灸仍然因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针灸的基本概念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动人体自愈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重要节点,与脏腑器官、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针灸师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循环、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包括疼痛、失眠、焦虑、抑郁、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针灸的治疗过程
1.确定穴位: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穴位的确定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针灸师会对穴位进行精准的定位,以便后续的刺激治疗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2.消毒:确定穴位后,针灸师会对穴位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通常会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3.施针:针灸师将根据所选穴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针具进行刺激。施针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酸胀、疼痛等刺激感。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反馈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
4.提插、捻转:在施针过程中,针灸师会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来调节针感,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插是垂直方向上的刺激,可以加强针感;捻转是水平方向上的刺激,可以调整针感的方向和强度。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感受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
5.起针:治疗结束后,针灸师会将针具取出,并对穴位进行消毒处理。起针后,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以便身体逐渐恢复。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与针灸师进行充分沟通,以便针灸师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同时,患者也需要在针灸后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增强治疗效果。
针灸的科学依据
针灸作为一门古老的中医技术,经过长期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其科学依据逐渐得到认可和证实。
1.经络系统:针灸的基础是经络系统,这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经络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复杂网络,由穴位、经脉、络脉等组成。这些经络系统不仅与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功能相关联,还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密切相关。针灸通过对经络系统的刺激,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神经调节:针灸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调节作用。这样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从而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缓解疼痛、调整睡眠等。
3.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和代谢。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重要激素的分泌,从而有效缓解疼痛、调节血糖等生理功能。
4.免疫系统:针灸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炎症消退,缓解免疫系统紊乱等。
针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局部疼痛、出血、感染等。为了确保针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有资质的针灸师:患者应该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的针灸师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查看资质证明和从业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估。
2.了解病情和体质特点: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体质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穴位治疗。
3.遵循医嘱: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包括饮食、锻炼、用药等方面。
4.注意治疗反应:患者需要注意治疗后的反应,如局部疼痛、疲劳、恶心等。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5.配合其他治疗方法:针灸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如中药、按摩、拔罐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