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05日

妊娠呕吐的中壮医防治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妇科 韦丽丽 曾娟铃

妊娠呕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病症之一,指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中医称为“妊娠恶阻”,壮医称为“咪裆噜”。其病机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主要分为脾虚痰湿型、肝胃不和型。

前期预防

妊娠早期,多数孕妇会有恶心、欲吐等早孕反应,部分可发展成妊娠恶阻。上工治未病,应尽早对其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进行调节,预防疾病发生。

1.生活起居:孕妇生活起居应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使气血充足;劳逸适度,宜适当活动,多室外散步,与大自然多接触,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天人合一,不宜躺着不动,保持气血通畅;不宜过度劳累,不要负重或攀高、跑跳,防止跌扑;要避风寒,注意保暖,保持室内通风。

2.饮食调节:饮食宜清淡平和,应摄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生冷苦寒、肥甘厚腻等影响脾胃运化的食物;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饥或过饱;饮食有规律,餐前可进食少量生姜汁;多食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腑气通则胃气降。

3.情志调摄:妊娠期间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生气、过度焦虑、心情低沉。若是肝气疏泻失常,肝气郁结,易犯脾克胃,引发呕恶。中医五音疗法认为,百病生于气,止于音。肝主疏泻,能够调节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多听角调式乐曲如《胡笳十八拍》(最佳欣赏时间:19:00~23:00)、宫调式乐曲如《十面埋伏》(最佳欣赏时间:进餐时、餐后1小时内)等起到疏肝解郁、调理脾胃的作用。

4.外治调护:可以通过艾灸、穴位按摩、壮医贴敷等外治法调节机体阴阳,使三气同步,提高机体免疫力。穴位可选足三里、中脘等,艾灸时间大约10分钟,每天一次即可。按摩时应轻柔,每次5~10分钟。壮医贴敷每次可贴4~6小时,能够健脾固肾。

病起调治

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甚至食入即吐,不能进食,会导致机体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甚至危及孕妇健康,应及早调治。

1.辨证用药: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用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型,治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方药用苏叶黄连汤。

2.药膳调理:肝胃不和型可予芦根竹菇汤、佛手姜汤茶、沙参玉竹瘦肉汤等清肝和胃、降逆止呕。脾胃虚弱型可予姜汁炒糯米、砂仁鲫鱼汤、茯苓生姜瘦肉汤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3.壮医经验方:葫芦茶15克代茶饮,或加生姜5片,红枣5枚,具有生津,调理谷道的作用。鲜鲤鱼1条(500克以上),剖净,不加油盐蒸熟服用,具有健脾安胎作用。

4.穴位按摩:可选内关穴、足三里穴、公孙穴、中脘穴。用拇指指腹自上而下、由远及近按压,力度以自觉穴位酸、麻、胀、重为宜,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每日3次。具有健脾止呕、镇定安神作用。

5.穴位贴敷:可选内关穴、足三里穴。取半夏、紫苏梗、干姜、丁香。将以上药物按6:3:2:1研成粉末,用鲜生姜汁调和成药膏,贴于肚脐,每次贴敷4~6小时,取下休息4小时后再更换新药膏贴敷,每日2次。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6.耳穴压豆:选穴可选神门、脾、胃、肝、肾、心等,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述耳穴,并用拇指按压,以自觉局部酸胀、发热为宜,每日按压3~5次,每次1分钟左右,王不留行籽贴3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进行。

7.调节情绪: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鼓励和支持,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关心,体贴,耐心开导患者,使其正确认识病情,解除其思想顾虑,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的刺激。

重症就医

在治疗妊娠恶阻患者时要关注其是否伤津。观察皮肤有无弹性、是否干燥,是否有唇舌干燥、尿少便干,眼眶是否下陷、精神是否萎靡。若伴见双目无神、四肢无力等,舌象见舌红,少苔,或光剥胎,脉细或无力者,则需警惕其阴液亏损、精气损耗,出现气阴两亏之重症。此时要十分重视,应住院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