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05日
陈慧侬辨证治疗胎漏临床治验(一)
胎漏指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亦称为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或胎动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称为胎动不安,相当于西医的先兆流产。陈慧侬认为应中西医结合诊治,监测早孕期的孕酮及血HCG值的变化。如确诊为胚胎停止发育应及时行清宫术。孕酮不足需及时补充。
《女科集略》说:“女子肾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赖也。”陈慧侬认为,肾气亏虚,冲任受损,不能固摄胎元是胎漏、胎动不安的发病机制。辨证上注意参考孕前经、带情况,细察其因,详辨其证。治疗常用寿胎丸随证加减。寿胎丸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是补肾安胎的经典方剂。偏气虚者加山药、黄芪、四君子汤、举元煎、补中益气汤等,偏阴虚血热者加黄芩、旱莲草、女贞子、地骨皮、麦冬等,偏气阴两虚者加生脉散。
1.阴虚血热证
【病案举例】
林某,女,26岁。2007年3月11日初诊。主诉停经43天,阴道少许流血2天。自诉平素月经先期,23~27天一行,量多,色鲜红,末次月经为1月29日。尿HCG阳性,2天前出现阴道流血,经量少,经色暗,今晨起时发现血量增多,伴腰酸坠胀,无明显腹痛。口干喜饮,夜寐不安,心烦,小便黄,大便结,脉滑数,舌红,苔少。B超检查提示宫内孕囊大小29mm×17 mm,见胎心。中医诊断为胎漏胎动不安。辨证为阴虚血热。治则为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处方:旱莲草15克,女贞子10克,黄芩10克,桑叶10克,地骨皮15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生地黄10克,菟丝子10克,甘草10克,仙鹤草10克,苎麻根10克,石斛10克。7剂,水煎服。
2009年3月21日二诊。患者阴道流血干净4天,口干便秘等烦热症状已减轻,仍有腰酸坠胀感,早孕反应明显;脉细滑,舌红,苔少。处方:旱莲草10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地骨皮10克,白术10克,女贞子10克,砂仁10克,葫芦茶10克,桑寄生10 克,菟丝子20克,石斛10 克,甘草10 克。7剂,水煎服。
【按】陈慧侬认为,该例患者平素月经先期而行,肝肾阴虚,阴不制阳,相火妄动。妊娠后,阴血下聚胞宫养胎,导致机体阴血亏虚更甚,虚火亢盛,损伤冲任,胎元失养而胎漏胎动不安。以两地汤合二至丸滋养肝肾之阴,阴足火灭则胎自安。
2.肾气亏虚证
【病案举例】
贝某,女,31岁。2008年10月31日初诊。主诉停经42天,阴道少许流血伴下腹隐痛1天。患者原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后期,周期40~70天,既往胚胎停育1次。经服健脾补肾调周中药治疗3个月,月经周期40天左右,末次月经为9月19日。查血HCG 154.0 ng/mL,P 28.02 ng/mL。现觉下腹坠胀感,伴腰酸、寐差;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中医诊断为胎漏胎动不安。辨证为肾气虚弱,胎元不固。治则为补肾益气安胎。处方:菟丝子20克,甘草10克,白芍20克,当归5克,续断10克,桑寄生20克,阿胶10克(烊化),白术10克,茯苓10克,太子参12克,地榆10克。7剂,水煎服。
2008年11月9日二诊。患者停经50天,阴道流血量减少。睡眠好转,仍有腰酸、下腹坠胀感。血HCG 9374.81 ng/mL,P 20.23 ng/mL。脉细滑,苔薄白。处方:菟丝子2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续断10克,白术10克,阿胶10克(烊化),茯苓10克,太子参12克,地榆10克,黄芪15克,杜仲10克。12剂,水煎服。
2008年11月21日三诊。患者无阴道流血,无小腹胀痛及腰酸,自觉恶心欲吐;脉细滑,舌淡红,苔薄白。B超提示宫内孕囊样回声,大小为21mm×18mm,见胎芽胎心。处方:菟丝子2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阿胶10克(烊化),砂仁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甘草10克。14剂,水煎服。
【按】陈慧侬认为,该例患者原月经后期多年,肾气素亏。肾主生殖而系胞胎。今妊娠后,肾失封藏,胎元失固而出现胎动不安。治当以寿胎丸合举元煎化裁益气补肾固胎效果明显。
以上资料由全国名中医陈慧侬传承工作室主任俸曙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