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29日
冬日乡村薯香
■诸葛保满
前些日子,我回乡下老家,巧遇上邻居三叔一家晒红薯干,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尝鲜。捧着暖暖的红薯,吮吸着香甜的味道,小小的红薯竟把我的思绪牵回了久远的孩提时代,品味其中的浓浓乡情。
红薯是农家宝,又叫甘薯、地瓜、红苕等,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被誉为“长寿食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的记载,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山麓岭头、路边溪畔,随处可见红薯的身影。在成长期,农人把青悠悠的红薯藤截取部分并剁碎,熬潲了喂食家禽牲畜。秋后红薯藤蔓逐渐枯黄,果实成熟,收获归仓的红薯,随着时间沉淀,不断糖化,更软更甜。新鲜的红薯可生熟两吃,削了皮生吃,脆甜;烤着吃,软糯香甜,还可熬红薯粥、煮红薯汤饭,亦可切成丁作为红烧排骨或者五花肉的辅料。以前,农人为延长红薯的储存期,除了放进地窖,还把生红薯刨成丝晒干,放到来年青黄不接时煮红薯丝饭以度饥荒,或者将红薯蒸熟了晒成红薯干,平常出门干农活时带上权当干粮充饥,或春节当礼品赠亲友。
暖阳冬日,家家户户都要晒红薯干,小村状如金色的海洋,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父母将洗净的红薯去皮,置于蒸笼中蒸熟,后起出铺在竹筛、竹团箕、竹笆等器具上,晾晒于石基、墙头、屋顶等处。母亲说,制红薯干应让冰霜浸润两至三个晚上再进行晒干,口感劲道香甜。
要是你走进村里,随处可见晾晒的红薯干,主家看见了还会热情招呼。然而,村里的小孩都受家长教导“路不拾遗”,不随便拿他人的红薯干,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这一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有一年,村头的松爷生病住院错过种红薯时节,他的儿女都在城市工作,邻居们晒红薯干的时候,东家问松爷借个竹筛、西家叫松爷去帮忙,邻居多以赠红薯干作为答谢。这些暖心之举,不露声色地巧妙赠送,松爷家可谓是“百家红薯干”。
几十年过去,红薯依然是农家宝。在缺衣少食的过去,它是乡亲们解决温饱的好东西;在当下,它是村民改善饮食结构的首选粗粮,依然在餐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更难得的是,它所承载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淳朴乡风一直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