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01日
痹症治案拾偶
患者,女,37岁。于2020年11月25日初诊。患者于6年前出现双手、腕关节肿痛,诱因不明,一直在当地用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雷公藤等治疗,始终未能控制病情,且服药后即出现胃痛,恶心,不能进食等反应。近1年来,双手刺痛难忍,部分指关节变形,且波及双踝、双足关节,自感肢体麻木。证见精神倦怠,面唇不华,食少便溏,月经量少色淡,双手掌指关节轻度尺偏,鱼际肌肉轻度萎缩,双腕、双踝肿、双足拇趾关节轻度外翻,各受累关节压痛、活动痛、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薄,脉细。理化检查:ASO(-),RF(+)1:69,ESR 64mm/h。X线示双腕、双手指关节间隙狭窄,软组织肿胀,双踝、双足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期。中医诊断为顽痹。证属气血亏损,邪瘀骨节,虚实交错。治宜健脾生血,逐瘀通络,扶正祛邪。方用:黄芪4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鸡血藤30克,秦艽15克,羌活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随症加减,并嘱加强营养,注意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经服药40天后,各关节肿胀消退,精神好转,饮食健旺,双手肌肉较前丰满,ASO(-),RF(+)1:22,ESR 24mm/h。3个月后随访,病情平稳,控制有效。
按: 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失治或误治,随着病情的发展,转为慢性迁延性。此期主要表现为患者部分受累关节肿痛,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全身症状加重,出现面色不华、脘闷纳呆、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肌肉失荣等症,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或薄白腻。X线示部分关节间隙狭窄,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侵蚀现象。此乃因久病脾气虚,生血不足,筋骨失养,气虚血瘀所致,若用祛风燥湿之剂,则会继伤脾胃之气而加重病情,经言“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故当补脾生血、逐瘀通络以治之。常用方剂:黄芪30~4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白术、秦艽各15克,羌活15克,茯苓2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随症加减,疗效满意。
(张远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