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01日
瑶族药膳的独特魅力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江先再 李运容 黎 丽
瑶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受到居住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瑶族药膳是民族医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瑶族人民防病治病、保健延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华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一、瑶族药膳的起源与历史
瑶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瑶族药膳是瑶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斗争中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体现了瑶族人民对健康和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瑶族药膳起源于远古时期,与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医疗实践密切相关,瑶族先民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逐渐发现了各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和矿物,并将其用于膳食中,形成了早期的瑶族药膳。随着历史的演进,瑶族药膳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瑶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瑶族社会中,药膳还具有重要的社交和仪式功能,如用于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等场合,体现了瑶族人民的信仰和传统习俗。
二、自然环境特点对瑶族药膳的影响
瑶族是南方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其生活地区涵盖了山区、丘陵地带和河谷等多种地形,地势崎岖、崇山峻岭、千岩万壑;地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气温适宜,降雨充沛,具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其环境特点影响了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饮食习惯,使得瑶族药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疗效。
瑶族居住的山林大多有许多野生茶树,以及瑶民自己栽培的茶树,瑶族先民早期聚居地就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魏国张辑的《广雅》记载:“巴荆间采叶做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是茶叶的羹饮阶段与现今仍流行于桂北和湘西瑶族居住地区的“油茶”十分相似。油茶中姜、蒜等食材可以祛湿驱寒、抵御风寒,这对于常年居住在高寒山区,而且生活条件艰苦的瑶族人民来说,是一种增强体质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食物,这造就了瑶民喜欢“打油茶”的饮食习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打油茶时有的已用猪骨汤、鸡汤代替了白开水,有的还把猪肝、瘦肉、鲜鱼、鸡肉等放到油茶里面烫煮,夹杂着茶叶香的肉更是令人垂涎欲滴。如今,油茶已从当初的瑶民适应环境的产物上升为一种象征瑶族文化的符号。
身处山区的瑶族先民因地形较陡峭,农产品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制约,主要以农、渔、狩猎和采集为生,以大米、玉米、薯类、蔬菜、水果和草药等为主要食材,多以清蒸、水煮、火烤或凉拌等方式进行烹饪。瑶族还有自己独特的食品加工工艺和特色美食,如瑶族酸粉、瑶族酒、瑶汤等,这些药膳在瑶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作为日常膳食,也可用于防治疗病和保健养生。
三、实践案例
瑶族人民在继承和发扬古代瑶医传统食疗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草药资源,推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瑶医药膳和风味小吃。这些药膳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药用价值很高,具有祛病保健的功效,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如野生灵香草炖猪肉可治疗感冒、头痛等病症;八角枫叶炖鸡可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石斛炖猪蹄可滋阴清热、养胃生津;罗汉果猪肺汤具有清肺热、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色黄等症;蒿苏田螺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
近年来,瑶族药膳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睐。2023年,瑶族药膳养生黑豆腐入选广西“十大药膳”、五指毛桃油茶入选“十大药膳”汤饮类、瑶族月子猪蹄煲入选“区域民族特色药膳”。其中瑶族月子猪蹄煲具有益气健脾,补益精血之功效,用于预防产后妇科疾病,以及催乳、美颜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