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01日
陈慧侬辨证治疗经行头痛临床治验
1.肝郁化火证
【病案举例】
麻某,女,39岁。2005年4月27日初诊。主诉经行头痛3年。患者自诉3年来出现经前3天开始头痛,月经来潮后头痛缓解。以头部两侧及颠顶部头痛为主,伴头晕,腰酸,心烦失眠,口苦咽干,乳房胀痛。月经周期为25天,经量多,色暗有块。患者平素易怒,喜叹息,夜寐多梦,便溏。末次月经为4月20日。脉细弦,舌暗红,苔少。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症候为肝郁化火。治则为调肝解郁,滋阴降火。处方:白芍15克,茯苓10克,山栀子5克,当归10克,牡丹皮10克,柴胡15克,钩藤10克,白芷10克,石斛15克,香附15克,黄柏10克,甘草5克。7剂,水煎服。
2005年5月20日二诊。患者末次月经为5月15日,经量中等,色鲜红,无明显经期头痛,脉细弦,舌红,苔薄白。处方:守上方去黄柏,加山茱萸10克,熟地黄10克,川芎10克。7剂,水煎服。
上法治疗2个月,患者经期头痛已愈。
【按】陈慧侬指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血均上注于头,足厥阴肝经上颠入脑。肝喜条达,该例患者平素情志抑郁,郁久化热,故有心烦失眠、口苦咽干、乳房胀痛等症。由于经前期阴血下注冲任,相火内动,肝阳上亢,与肝经郁火合病随冲逆之气上行,干扰清窍而发病。故投之以疏肝解郁、清热降火的丹栀逍遥散则病愈。
2.肝肾阴虚证
【病案举例】
马某,女,37岁。2019年12月5日初诊。主诉月经周期延后,头痛,经量少3年多。自诉3年前因攻读学位常常熬夜,自觉压力大,出现月经周期延后,37~50天一行,3天干净,经量少,经色暗红,有血块,经行时下腹隐痛。末次月经为11月10日。平时有偏头痛,经期时更为明显。刻诊症见容易焦虑,情绪激动,睡眠多梦,夜间盗汗,纳可,二便调,脉细弦,舌红,苔薄白,中有裂纹。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月经过少。症候为肝肾阴虚。治法为滋补肝肾。处方:黄柏15 克,知母15 克,熟地黄15克,龟甲15克,生地黄15克,白芍20克,山茱萸10克,钩藤10克,防风10克,枸杞子10克,何首乌10克,生牡蛎30克,益母草15克,甘草5克。15剂,水煎服。
2019年12月20日二诊。患者末次月经为12月15日,经量较前增多,少量血块,经行下腹隐痛,无明显头痛,夜寐欠佳,无盗汗,纳可,二便调,脉细弦略滑,舌红,苔薄白,中有裂痕。处方:麦冬15克,白芍2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龟甲15克,钩藤10克,熟地黄15克,生地黄15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旱莲草15克。15剂,水煎服。
【按】陈慧侬认为,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加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日久则易出现肝血亏虚,肾精耗损。肾精不足,无以化生气血,经血乏源,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后期,量少。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则肝阳易亢,上扰心神清窍则心烦易怒,失眠头痛。经行之时,阴血下聚胞宫冲任,机体阴血更虚,故经期症状更为明显。夜间睡眠时,阳入阴合。若机体阴虚则不足以纳阳气,阳遂浮动,阳入内阴时内热更盛,逼迫营阴外越,发为夜间盗汗。故治宜滋补肝肾,清虚火。方用大补阴丸加山茱萸、生地黄、白芍、枸杞子、何首乌滋肝肾之阴,清虚浮之火。加钩藤、生牡蛎、防风镇肝潜阳息风,加益母草活血通经。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俸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