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7日
生活中如何预防猴痘
□ 南宁市中医医院感控科 胡展华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也可以在人类之间进行二次传播。2023年9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猴痘呢?
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
猴痘的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如果接触了传染源,病毒可以经过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进行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方式:
动物与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处理或食用被感染动物的生肉。
人与人之间传播: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尤其是接触了患者疱疹和破损皮肤。密切接触(包括性行为)或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时的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来自多国报道的病例,主要是男同性恋、多个性伴侣者或无保护性行为人群。
另外,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猴痘的临床表现
猴痘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发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主要是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还可能出现头痛、瘙痒、嗜睡、乏力、口腔溃疡、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与水痘、麻疹等疾病相比,淋巴结肿大是猴痘的一个明显特征。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但主要集中在面部和四肢,手心和脚掌也有可能出现皮疹,也可影响到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及结膜,还有角膜。皮疹变化从斑丘疹到小水疱、脓疱,干燥后脱落结痂,数量可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猴痘的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针对猴痘治疗的特效药,由于既往猴痘流行地区局限,且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通常较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注意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发热,物理降温为主,可以选择用毛巾温敷或者湿敷在额头部位,也可以冰袋冰敷,温水擦浴也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如果体温超过38.5℃,就要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此外,要保持皮肤、眼睛、口鼻等部位清洁和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导致继发感染。
2.并发症治疗: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可选择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罗红霉素软膏等,一般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如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如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3.心理支持治疗:许多猴痘患者在最初面对检测结果、得知自己感染了猴痘病毒的时候,往往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紧张、焦虑、抑郁等,我们要关心、关怀患者,给予解释、疏导等心理干预措施,必要时可请心理专科医师给予帮助。
4.中医治疗:临床表现为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表现为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
感染猴痘需要隔离吗
猴痘病人应当及时转运至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病人,经医院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可以解除居家隔离。
病人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
综上所述,预防猴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病毒接触,还要重点留意性伴的健康状况,积极做好自我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