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7日
浅谈壮医养生观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医药体系壮医药,同时也总结出很多具有民族特色、行之有效的养生防病方法。其中最具特点的有阴阳为本的生命观、三气同步的养生观、三道供养的健康观、二路通畅的形神观、松筋调节的运动观、祛瘀除垢的排毒观、节欲保精的房事观、肉筋骨正的长寿观。
●阴阳为本的生命观
壮医阴阳为本理论核心为一个“衡”字。“衡”即平衡、均衡。天地万物,平衡是一个自然法则,太过与不及都是一种病态。养生是调节阴阳均衡,实乃养气之道也。
●三气同步的养生观
壮医认为,天与地,地与人,人与人皆以气相通,且三气同步运行。天气在上,主降,其气以降为顺;人气居中,其气主和,纳天地之气;地气居下,其气以升为顺。人心须处在一种“动”的状态中,通过“动”来适应天地的变化,从而达到人与天地的同步,也即三气同步,生命生生不息。
●三道供养的健康观
壮医认为,人有三道,气道,由心肺所主;谷道,由肝脾所主;水道,由肾和心包所主。人与天地沟通,人得天地之气最直接的途径便是通过三道。壮族先民在三道供养方面十分重视食疗。每年三月三歌圩,壮族地区都有食用五色糯米饭的风俗。其中,黄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肾,青色入肝,红色入心。五色糯米饭不仅色鲜味香,而且具有清热利湿、行气健胃等保健作用,现已成为壮族饮食文化中的代表性食品。
●二路通畅的形神观
壮医认为,人有两路,龙路、火路。龙是制水的,龙路在人体内主要是指血液循环的通道,又叫龙脉。火路是传电的,主要指人体内传感通道。龙路、火路,两脉相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健康长寿。
●松筋调节的运动观
壮医把“筋”称“吟”,把“骨”称“夺”,把“肉”称“诺”。人体的运动功能,需要人脑(巧坞)通过经筋(火路)传递信息来完成。所以筋在人体运动中起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松筋能祛痛、排毒、增强体质、延长寿命。
●祛瘀除垢的排毒观
万病皆毒起,排毒一身轻。壮医所谓人体的“毒”,实质是人体不能排泄掉的、多余的且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2000多年的医学发展过程中,壮医积累了丰富的排毒保健经验,如保持大便、小便、汗腺的三道通法,饮食排毒法、泻火通便法、利尿祛湿排毒法、以毒攻毒法等。总之壮医认为,治毒先治血,毒去一身轻。
●节欲保精的房事观
“节欲”,包括节制口腹之欲、名利之欲和两性之欲。明代医家张仲景认为:“欲可不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直散。”节欲保精又能固气全神,使人神气旺盛而体壮身健。
●肉筋骨正的长寿观
有一副好筋骨是健康长寿的标志。壮医认为,筋缩短和骨增生是人体衰退的生理表现,也是导致筋骨病的主要原因,筋柔软才健康。实践证明,拉筋具有行气祛痛、通经排毒、强腰健肾、延长筋骨衰老等功能。壮医通过拉筋、拍筋、抖筋、整骨等技术可通调三道两路,激活五脏六腑,达到筋柔骨顺、气血津液自流、健康延年长寿的目的。
(本报资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