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0日
感冒的治疗及常见误区
□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覃 艺
感冒一般指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尽管感冒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也存在许多治疗误区。
误区一:感冒了就得吃消炎药
回答:感冒绝大多数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而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因此,对于普通感冒,不建议盲目使用消炎药,因为它们对病毒无效,同时也容易导致药物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
误区二:感冒了输液就好得快
回答:并非所有感冒患者都需要输液治疗。输液主要用于重症患者或伴有严重脱水的病例。对于轻度感冒,适当口服液体、休息和正确使用药物即可康复。
误区三:发热就退烧,发烧就得输液
回答: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正常防御反应,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只有在高热持续时间长、伴有其他严重症状或存在高风险情况下,才需要采取退烧措施或考虑输液治疗。
误区四:感冒就吃清热解毒的药
回答: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清热解毒药物对呼吸道病毒疗效不确切。对于感冒,药物的选择应以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为主要目标。
误区五:打了疫苗就不会得感冒
回答:疫苗一般只能预防特定的病毒,如流感疫苗只对流感病毒有效。因此,即使接种了疫苗,仍然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的病毒而导致感冒。
误区六:感冒了要多喝水
回答:感冒期间,确实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因为发热、鼻塞和咳嗽等症状会导致身体大量流失水分。然而,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大量喝水,而是要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根据口渴程度来调整。
误区七:感冒了捂一身汗就好
回答:捂汗并不能直接治愈感冒。合理的方法是保持适宜的体温调节,避免过度穿戴或过度包裹。
误区八:打喷嚏流鼻涕就是感冒吗
回答:打喷嚏和流鼻涕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但并非只有感冒才会引起这些症状,其他过敏反应、鼻窦炎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因此,根据具体症状和体征,结合医生的评估才能确定是否为感冒。
误区九:感冒了吃中药好过西药
回答:中药在缓解感冒症状方面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药。同时,中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误区十:吃板蓝根可以预防感冒
回答:板蓝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然而,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其可以预防感冒。预防感冒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
感冒的治疗方法
1.休息和饮食:感冒期间,充足地休息是帮助身体恢复的关键。适当地休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2.补充水分:感冒期间,身体会因为发热和咳嗽等症状流失较多的水分,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非常重要。合理的饮水可以稀释黏液、缓解咳嗽,并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中西药物治疗:对于感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和鼻塞,可以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一般而言,非处方药物如退烧药、抗咳药、解鼻塞药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请务必按照说明使用,并遵循正确的剂量,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药物。
4.贴敷:贴敷是一种辅助疗法,常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症状,如头痛、鼻塞等。常见的贴敷方法包括热敷和草药贴敷。热敷可以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和鼻塞,但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草药贴敷则借助草药的挥发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5.体质调理:感冒的复发率与个体的体质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体质调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感冒的发病频率。体质调理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的运动和避免疲劳;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接触空调或暖气等干燥环境;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通过均衡饮食或补充剂来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