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0日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中药

□ 贵港市中医医院 杨金飞

中医养生保健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因人而异。情志、饮食、起居和运动是中医进行养生的四大基石。中医养生保健中包括中医传统功法以及中药养生等内容,而传统的功法养生主要包括有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功法。中药保健主要是利用天然的中药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但是在服用中药时应该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不同的年龄、季节应该服用不同的中药。

常见的中药用途和用法

1.三七粉 三七性温活血,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合日常保健服用。质量较好的三七粉服用4个月,能够改善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等症状,同时对女性的痛经也能起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建议早上服用,能够发挥更好的药效。

2.枸杞子 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等功效。外邪实热、脾虚以及泄泻者忌服。最适合吃枸杞子的是体质较虚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并且要长期坚持服用。泡茶或干嚼效果最好,每天可以食用5~20克。

3.甘草 味甘性平,具有补益心肺、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但甘草长期服用会导致水肿和血压升高,还容易引起低钾血症、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症状,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甘草含化之后干嚼吞下或者泡水,每日3~10克,不宜超过10克。

4.人参 性温,味甘、微苦,微温,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之功效,能够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体强壮者长期服用或者过量服用人参,容易导致口干舌燥甚至鼻孔流血的情况。人参的服用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较好,而夏天天气较为炎热,不建议食用。每日用量为5~10克。

5.胖大海 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导致喉咙出现咽喉疼痛、咽喉嘶哑等的患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声音嘶哑,用胖大海无效。胖大海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防止出现中毒。

6.菊花 味辛、甘、苦,微寒,具有平肝明目解毒的功效。阳虚体质者不适宜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也应该慎服。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患者可以适当饮服菊花茶。每次3克,泡茶饮用,每日3次。

7.金银花 味甘性寒,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炎、痰多咳嗽、湿热症状较重、患有病毒性感染等人群。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酌量地加冰糖或蜂蜜,每日9~30克。因其药性偏寒,不适宜长期饮用,月经期的女性不能食用。

8.黄芪 味甘性微温,有升补止汗、增强免疫力、托毒生肌、抗疲劳等功效。日常生活中一般可以先将黄芪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用武火煮沸,改文火熬制后服用。黄芪服用最佳的季节是冬季,用于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证及其他人群使用,如感冒易发人群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

9.西洋参 性寒,具有滋阴补气、清热生津、安神的功效。服用的时候一般将西洋参切成薄片之后煎煮10分钟即可饮用。长期用脑过度、需要强健体魄者、需要补充气血的人群以及癌症化疗患者适宜服用西洋参。建议秋冬季节服用。

10决明子 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的功效。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容易引发月经不调,甚者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脱落,出现腹泻、低血压等情况;孕妇也应该慎用。另外决明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气虚便溏者不宜服用。每日用量10~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