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0日

中药使用的要领

□ 南宁市隆安县中医医院 黄顺志

中药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遣方用药对于药物的选用和剂量把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一个恰当的剂量可获最佳疗效,而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反应。那么,当我们在使用中药时,有哪些要领呢?

因人制宜

中医的理论基石之一是“因人制宜”。在中医师的眼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整体,拥有各自的体质、情志、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这些都会影响到治疗的选择和药物的剂量。

1.体质:中医认为,体质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因素的反应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比如,阳虚体质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冒,所以他们在预防感冒时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2.年龄:儿童和老人的新陈代谢、器官功能和药物代谢都与成年人不同,所以药物的剂量需要特殊考虑。

3.性别:女性和男性在某些荷尔蒙、生理功能和疾病易感性上存在差异,这也可能影响药物选择和剂量。

4.病情:不同的症状和疾病进展程度,都需要具体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剂量。

量病定剂

1.初起或病程轻:在疾病的早期或病情较轻时,身体的反应可能不强烈,因此药物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2.病情严重:当疾病进展到较严重的阶段,可能需要更高的药物剂量来控制病情,或者组合使用多种药物。

防宜为先

预防始终是优于治疗的。在中医理论中,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平衡阴阳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预防某些常见疾病,如感冒,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中药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这时的药量通常较治疗使用时要少。此外,中药中有很多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如黄芪、灵芝等,在没有疾病的时候,适量服用可以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长期疗程应适度调整

随着治疗的进行,身体的状态和反应也会有所变化,因此,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是非常重要的。与现代医学中的药物类似,长时间使用同一中药,身体可能逐渐产生耐受。这意味着,为了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可能需要更高的药物剂量。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可能会有潜在的副作用,适时地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复方考虑协同作用

中医的复方处方是其独特之处,多种药材的配伍,旨在实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平衡。

1.增效与减毒:某些中药在配伍使用时,一种药物可以增强另一种药物的效果或减少其毒性。例如,甘草在很多复方中都有使用,能够调和其他药物,增强疗效并减少潜在的副作用。

2.平衡药效:复方中的某些药材配伍在一起可以达到平衡的效果,使治疗更加稳定和安全。

3.避免相互拮抗: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随意配伍。某些药材可能会抑制或减弱其他药材的效果。中医师在开处方时,会仔细考虑各种药材之间的关系,确保每一种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避免过量

是药三分“毒”,中药并不意味着其无毒性或无副作用。正确的剂量可以带来疗效,而过量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中毒。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敏感性。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中药成分特别敏感,即使在正常剂量下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一些中药在短时间内使用无害,但长时间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某些成分在体内累积,增加毒性风险;在复方中,如果每种药材都稍微超过推荐量,它们可能在体内产生互相增强的效果,导致整体的药物浓度过高。

持续监控效果和反应

服用中药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症和身体状况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持续地观察和调整是必要的。定期评估药物的效果,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如果疗效不佳,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方。此外,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任何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腹泻等。一旦发现,应立即与医生联系,根据情况停药或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