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10日
家长要警惕孩子“贵人”语迟
□ 河池市人民医院 苏 艳
不少家长在孩子3岁还不会说话时,感到特别焦虑,担心孩子是不是发育迟缓,成了老人常说的“贵人”语迟。其实,孩子会说话的早晚,与性格、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都有关系,并不是老人所说的“贵人”语迟。当然,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较为严重,家长要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3岁以前是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这段时间也是语言学习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语言发育情况,掌握好孩子语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下文介绍一些语迟的常见表现。
不会主动说话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太多语言上的交流,因此平时不会多和孩子说话。其实,语言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父母只有不断的去和孩子说话,才能刺激宝宝的语音发育,而当宝宝主动说出来,爸爸妈妈才能更好地了解宝宝的需求。父母和孩子每天交流的时间越长,孩子掌握语言就越多,而这也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
不能听懂大人说话 一些家长在宝宝一岁多的时候,就发现孩子说话会比同龄宝宝慢一些,有些孩子甚至根本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
其实这和宝宝的听力有关系。正常情况下,宝宝听到声音后,会发出相应的声音信号给大脑,然后做出反应。如果宝宝的听力出现问题,没有办法及时接收到大人发出的声音信号,就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爬行太少 爬行对大脑功能有着多层次的发展,对语言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爬行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对言语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以及对语言信息整合的能力。言语信息加工是指大脑对语言的加工,包括对词语、声音、形态、动作等言语形式进行分析和综合。
此外,爬行训练促进了幼儿大运动的发展,需要手臂和手的配合动作,还需要躯干、下肢、上肢和颈部的协调运动,以及大脑、小脑和视觉通路之间的信息整合。
眼神无对视交流 宝宝虽然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模仿能力较弱。虽然能够听懂大人的指令,但是执行能力很弱,经常会忘记指令内容或者是执行指令后没有反应。在整个过程中与他人基本无视觉对视,缺乏视觉交流,而我们的语言发育过程中,需要视觉来模仿语言,因此,缺乏眼神交流的孩子往往语言发育较慢,且需高度警惕自闭症可能。
发音不准 发音不准在语言发育迟缓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一点。家庭里存在多种语言或有些宝宝父母平时说话习惯不好,自己又没有意识到,就会造成宝宝发音不准或语言混淆。
反应慢,注意力差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身上,比如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攻击行为等,这是由大脑的思维功能异常导致的。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家长要怎么做?
1.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包括眼神交流。即使是两岁以下的宝宝,家长也可以通过经常和宝宝说话来刺激他的语言发育。
2.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比如,多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听一些和语言相关的儿歌或者有声故事。
3.要及时关注孩子说话晚的原因。有的家长认为宝宝还小,长大了就会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语言能力和其他方面一样,都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
4.建立孩子说话的信心。对于在语言学习上有困难或发音不准的宝宝,家长要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大胆的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发现错误,才能不断的进步。
但如果家长都能做好以上几点,孩子在3岁时还是不会说话,家长就需警惕存在其他疾病的可能。因为有些孩子说话晚并不是语言发育迟缓,而是由其他的疾病导致,比如智力低下、自闭症等。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多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进一步进行检查和治疗。
总而言之,1~3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此时孩子开始会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创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关注其饮食和作息习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语言环境,使孩子更好地发展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