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3日

糖尿病“五驾马车”保健康

□ 玉林市中医医院 李 焕

糖尿病属于较为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病变。糖尿病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方法能彻底根治,只能采取控制性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稳定血糖,避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防止靶器官受损。在治疗中“五驾马车”贯穿患者一生。

饮食治疗

很多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误解,以为糖尿病的治疗是靠饿出来的。其实饮食治疗指的是控制合适的热卡摄入维持机体需求。在糖尿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要贯穿饮食治疗,不管选择哪种治疗方案、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都要严格控制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总热量摄入,特别是控制胆固醇和脂肪,远离高糖和高油腻食物。

注意饮食清淡,从奶类、瘦肉或鱼肉中获取优质蛋白质,提供足够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同时也要补充膳食纤维,不仅能满足身体对营养需求,而且也能延缓血糖升高。对于超重肥胖的糖尿病人要减少热卡摄入,减重;对于过瘦的糖尿病人要适当增加能量和营养物质,让体重适当增加一点。

运动治疗

通过运动能消耗体内多余能量,避免多余能量转化成脂肪,同时也能加快机体消耗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减轻胰岛素承受的负担,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而且也能调整血脂和血压。注意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激烈的无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

药物治疗

诊断为糖尿病后,首先应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是30岁以下的人群,“三多一少”是其典型症状,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较显著,所以应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过积极的饮食和运动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值仍然高于7.2mmo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然高于7%,此时需要采取药物降糖治疗。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和格列奈类等,具体应该选择哪种药物,需要经过检查后由医生决定。目前主要包括口服药和注射类药物两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和个人特点不同,确定用注射药物治疗还是口服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需要意识到,血糖监测应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糖尿病人产生低血糖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药物和饮食没有配合好的结果。吃了降糖药又没有适当进食,导致内源性或者外源性胰岛素增多,使体内血糖含量过低。若未做好血糖监测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低血糖除了会出现头晕和冒冷汗,心悸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生昏迷和跌倒。严重时对于伴有冠心病、脑卒中的糖尿病人还会加剧病情,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和脑中风。

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可以反映最近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相对来说稳定而且不会受到饮食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同时也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刚开始治疗时每三个月监测一次,等达到治疗目标时每6个月监测一次。血糖监测对糖尿病人管控血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指导糖尿病人及时用药防止高血糖,同时尽可能发现低血糖。

自我管理

糖尿病教育就是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饮食遵循少盐少脂和少糖的饮食结构;通过运动来积极控制体重;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降糖药物;了解复查血糖的重要性,帮助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走进疾病误区,保持心情放松,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病情的了解,进而积极配合医生更科学地管控好血糖水平。

另外,患者应正确面对糖尿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定期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等发生。此外,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监测血糖外,也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以及体重等,同时也要定期做眼睛、肾脏和肝脏等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