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3日

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耳鸣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难治病,是指在没有任何外源声音的影响下,耳朵里感觉有各种声响,如嘶嘶声或嗡嗡声,是人耳内或头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往往可致听觉系统、边缘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异常反应,进而导致人的思维、情感、睡眠及注意力的损害,严重时可使人焦虑、抑郁、失眠。

耳鸣并不仅仅是耳朵有毛病,也可能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出现问题。一方面,听觉系统疾病,外耳道有肿物或异物,中耳炎、突发性聋、外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情况,会诱发耳鸣症状。另一方面,部分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内分泌失调、颈椎病以及牙齿咬合不良等因素,也都有可能诱发耳鸣症状。此外,年轻人喜欢佩戴耳机接听电话或听音乐,耳朵长时间接触噪声或暴露在嘈杂环境中,耳部细胞组织容易刺激,也会造成末梢神经感受器官受损,从而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的情况。因导致耳鸣的原因很多,机制又十分复杂,因此治疗耳鸣需要辨证论治。

《黄帝内经》中,中医早就有关于耳鸣、耳聋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论述,耳鸣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灵枢·口问》中说: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其中提到耳鸣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脾胃康健则气血生化有源,脾主升清,精气循经上濡耳窍,以维持听觉平衡。如果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耳窍失养,容易引起耳鸣发作。《黄帝内经》就有论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由此可见,脾胃健康和肾气盛衰能直接影响听觉的变化。

耳鸣辨证与中药治疗

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有明显的听力减退以及耳朵疼痛等症状,可服用龙胆泻肝汤或者是加味逍遥丸,同时可以食用菊花以及粳米来进行饮食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表现为持续性耳鸣,且听力不断下降,同时还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频多、畏寒肢冷等症状,可服用杞菊地黄丸以及耳聋左慈丸,用肾气丸加减;风热侵袭性耳鸣,起病比较急,患者的耳朵会出现胀满以及堵塞的感觉,进而导致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可服用银翘散一类的方剂来治疗,常被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双花、连翘、防风、杏仁、白芷以及苍耳子等;脾胃虚弱型耳鸣,往往会伴随着过度劳累、头昏等不适症状,可服用补中益气汤来达到健脾益气以及升阳通窍的作用,也可以考虑使用参苓白术散以及八珍汤一类的方剂,主要用到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以及陈皮等。

当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考虑外邪侵袭导致,宜用芎芷散加减;出现耳中胀闷、头重如裹、口淡无味等症状,考虑痰湿困结中焦所致,宜用涤痰汤加减;倘若由耳部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出现胸胁胀痛、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等症状,考虑肝气郁结所致,宜医用逍遥散加减;如果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呆、腹胀等症状,考虑脾胃虚弱或思虑过度所致,宜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如果出现心烦失眠、容易受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考虑心神不宁所致,宜用归脾汤加减。

中医治疗耳鸣

中医的针灸和穴位按摩也有助于治疗耳鸣,可以用食指或拇指按揉耳前的耳门、听宫、听会三个穴位5分钟,400次左右。耳门穴位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听会穴位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中医还用刮痧法治疗耳鸣。先用手指指腹点揉头部的角孙、耳门、听宫、听会、瘈脉(位于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在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交点处)、翳风,每个穴位点揉20次,直到感觉胀麻为止,接着刮拭少海、太溪,每个穴位要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在日常生活中,耳鸣患者要做好保健措施,多食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瘦肉、蛋黄、菠菜等;或常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木耳、樱桃等;也可以多食含锌量丰富的食物,如黑米、鱼类、牡蛎、洋葱等。还要多食新鲜蔬菜,补充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尽量避免吃一些高脂肪饮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忌食咸寒、甜腻之物,例如肥肉,辣椒等食物。此外,平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余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