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06日

天人和 人际和 自我和

“和”之意义,内涵丰富。早在西周,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首次指出“以他平他谓之和”“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的理念。老子也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和”包含了和谐、调和、中和、和合等意义,对应健康则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适或不衰弱。

健康贵在“和”,其中包含了三方面

1.天人和 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之和。古人早就提出“人与天相应”“人与大地之气生”,就是要求人类应去适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适者生存”是对一切生物与自然界关系的精辟总结。我们生活在宇宙中,气候的变化、日月的升降,对我们身体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中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向看得很重,认为自然界存在着阴阳二气、上下感召,相互交错,因此,天有阴阳,地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是天的阴阳,木、火、土、金、水是地的阴阳。人在天地的气交之中,其生理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无不受到自然界的影响。适宜的自然环境,如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对我们的健康均大有裨益。

2.人际和 主要是指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朋友关系、恋爱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个体与集体关系等,人际交往的好与坏对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十分重要。友好而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有安全感,大脑皮质血管舒张,保证氧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中枢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协调,各种腺体分泌正常,使人食欲增加、睡眠良好、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机体抵抗疾病能力增强。反之,紧张和敌对的人际关系使人失去安全感,处于种种忧虑、担心、害怕状态,精神上痛苦不堪。

3.自我和 主要是指机体脏腑功能的调和及对自我的接受。身体健康的人其脏腑的生理功能是互相协调平衡的,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以经络为通道,互相传递着各种信息,在精、气、血、津液的濡养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统一的整体。即使老年人气血不足、脏腑俱虚时,脏腑之间也能同样互相协调统一,即气血和、阴阳和、五行和。古人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如果脏腑间的平衡失调,就会导致疾病。自我接受就是接受自身所有的优劣特质,接受自己所处的状态,从而找到心灵上的平静,达到精神上的完全安逸状态。

只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最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

中医之“天人相应”

中医学根据朴素的唯物主义“天人一气”说,用医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材料,论证并丰富了“天人合一”说。《素问·咳论》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一体观;《素问·举痛论》强调“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把人的需要和对人的研究放在天人关系理论的中心地位。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调节无数的变量才能维持生存。生命既是自动体系,又是开放体系,必须和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在自然界中,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等均能对人类的生命活动与疾病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关。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与心理,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活,这种人与大自然结合的现象随时随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也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

(李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