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06日
国医大师黄瑾明论治壮医三道两路病临床治验
□ 国医大师黄瑾明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传承发展研究中心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秦祖杰工作室
整理:王成龙 曹阳梦 张伟国 指导:秦祖杰 黄瑾明
火路病
壮医认为,火路在人体内为传感之道,用现代语言来说即“信息通道”。火路有干线有网络,遍布全身,其中枢在“巧坞”。火路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和传导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刺激,经中枢“巧坞”的指挥和处理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实现“三气同步”的生理平衡。火路有病或其他疾病影响到火路的功能,则会削弱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适应能力,甚者肢体与“巧坞”失去联系而不能行动自如或完全不能行动;若火路不通,完全阻断,或火路的中枢“巧坞”不用,人体失去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导致死亡。
火路病是指由于火路对人体内部及体内外各种信息传导出现障碍,导致人体感觉、知觉异常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各种痛证或不知冷、热、痛、痒等感觉异常或缺失等。火路病常影响龙路,导致龙路病变。火路病多为邪毒入侵(热毒、寒毒、湿毒、风毒),或身体虚弱,或内生邪毒,气行不畅,阻滞火路而发病。治疗上辨毒、辨虚,运用通调火路、调气补虚的方法。
验案:年闹诺(睡眠障碍)
张某,女,33岁,银行职员,初诊日期:2021年10月3日
主诉:入睡困难3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入睡困难,醒后再难入睡,平素自觉乏力,午间入睡,醒后常自觉疲惫,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壮医诊断:年闹诺(阴证)
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治疗:壮医针灸结合壮药内服治疗。
1.壮医针刺
取穴:脐内环穴(心、脾)、膻中穴、安眠三穴、心俞穴、脾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
方法:针脐内环穴(心、脾)用壮医天阴阳针法,进针后直接留针30分钟不求酸、胀、麻针感。其他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内服黄氏调气补中汤加减
处方:黄芪60克,白术30克,红参10克,陈皮6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桔梗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30克。代煎7剂,每日1剂,分2次饭后温服。
2021年10月10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觉乏力情况较前缓解,睡眠改善稍欠佳,原方加用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配合壮医针灸继续治疗。
2021年10月17日三诊:睡眠情况较前缓解,暂无复诊。
按:年闹诺(不寐)多因阴阳不均衡所致。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质量低下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往往困扰或伴随着家庭、社会、职业、学业或其他功能的损害。
壮医认为“年闹诺”是指龙路、火路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人体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表现的疾病,为壮医内科中常见病。而其发病病因诸多,或因外邪侵袭、或因久病体虚、或因先天禀赋异常、又或因情志不和等。总之,一切外感或内伤,凡是能引起三道两路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两路功能失职,导致“咪心头(心脏)”、“巧坞(大脑)”等脏腑功能失调,引起龙路、火路阻滞不通,均可导致失眠的发生。
基于壮医基础理论,壮医对失眠的治疗原则主要有“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个方面。治疗方法有壮药内服及壮医外治法。壮医内治法是壮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由于壮医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壮医在内治法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及独特的优势。壮医诊病,以辨病为主,结合辨证,在组方上,以主、帮、带为原则。黄氏调气补中汤为黄老经验方,临床适用广泛,方中重用黄芪甘温补气为主,白术、红参、陈皮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可以加强补中益气的功效;加强生气补气之功,陈皮、炒枳壳行气,补而不滞,共为帮;桔梗、升麻、柴胡引清气上行,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提升下陷之中气;远志、酸枣仁助眠,炙甘草调和诸药,为带药。以上药物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调补阴阳、益气助眠之功。
壮医针刺疗法是在壮医基础理论和壮医临床思维指导下,运用针具刺激人体的穴位以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治疗失眠的壮医特定穴有脐环穴,壮医认为脐部是人体的缩影,与全身脏腑组织相通应,是特殊道路系统的特殊网结点,是人体的天人地三部之气的枢纽,认为针刺脐环穴可以疏通人体三道两路、平衡人体气血,使三气同步,疾病趋于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