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22日
蛇咬伤急救小常识
□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邓海平 孔艳梅
蛇咬伤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致伤疾病,多发于农村偏远地区。粗略估计我国每年蛇咬伤病例达数百万,毒蛇咬伤为 10~30 万人,70%以上是青壮年,病死率约为 5%,蛇咬伤致残而影响劳动生产者高达 25%~3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蛇咬伤是常见的动物致伤疾病,无毒蛇咬伤主要造成局部损伤,毒蛇咬伤则是由毒液从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由于毒蛇咬伤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 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救治,蛇毒可迅速在体内扩散而影响机体多器官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毒蛇咬伤是较凶险的疾病,但只要就诊及时,急救处理得当,治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掌握一些蛇咬伤急救小常识对快速处理伤口、维持生命稳定、争取更多救治时间有着重要作用。
有毒和无毒蛇怎么辨别
无毒蛇咬伤牙痕一般呈弧形两排排列或浅小密集的锯齿状,且个数较多,以局部症状为主,症状轻微,多数无明显全身症状。毒蛇咬伤局部可见两颗较大呈 “..”分布的毒牙咬痕,亦有呈“::”形,除毒牙痕外,还出现副毒牙痕迹的分布形状。伤口多有剧痛或麻木感、出血不止等症状,咬伤肢体短时间内可出现肿胀、瘀斑、血疱、水疱,甚至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组织坏死。依据蛇毒种类不同,全身表现各不相同。
毒蛇咬伤了怎么办
被蛇咬伤,应立即远离事发地,如果蛇咬住不放,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注意,若在水中被蛇(如海蛇)咬伤,应及时将受伤者移送到岸边或船上,以免发生溺水。尽量记住蛇头、蛇体、斑纹和颜色等特征。有条件者拍摄留存致伤蛇的照片。切勿企图去捕捉或追打蛇,以免二次咬伤。
保持冷静,避免慌张。尽量保持全身制动,尤其是受伤肢体的完全制动,可用树枝或夹板固定伤肢,伤口相对低位,最好保持于心脏水平以下。除去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如戒指、手镯、脚链、手表、较紧的衣、裤袖、鞋子等。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加重局部损害。对于四肢被咬伤者,迅速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5~10厘米处进行临时的结扎,减缓蛇毒扩散。结扎后每隔3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远端缺血坏死。检查伤口,存在毒牙残留者,首先去除毒牙,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对伤口处进行彻底的冲洗,还可以使用拔罐等对伤口处进行拔除毒液。必要时也可以用小刀扩开伤口,挤出毒血。及时转送医院救治,途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向医疗救护单位求援,在电话中应向医生讲明患者受伤或发病的地点,并且询问清楚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如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心肺复苏。
如何预防蛇咬伤
1.外出游玩穿防护衣裤、高筒靴鞋,戴防护手套,必要时戴好草帽,携带蛇药片以备急需。
2.远离蛇类穴居处,不要在蛇经常出没的水域中游泳,不要在黄昏后独自通过蛇类活动区。
3.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蛇类。步行应尽量避开树林茂密、人烟稀少的地段。
4.夜间走路要带上手电筒等照明工具。
5.露营时避免扎营于杂物或石堆附近,晚上在营帐周围点燃火把,周围可撒少许硫磺用于驱蛇。
6.遇到蛇时不要惊慌,应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蛇,或站在原处,面向蛇,注意来势左右避开,寻找机会捡起树枝自卫。
7.断头1小时内的毒蛇仍可发生蛇咬中毒,需要注意防范。
特别提示
1.禁止用嘴吮吸咬伤处的毒液,可用吸奶器或者拔火罐反复吸出毒液。
2.当毒蛇与无毒蛇咬伤不易鉴别时,均按照毒蛇咬伤处理。
3.就医时尽量携带蛇标本或拍摄照片,尽可能提供毒蛇相关信息, 如颜色、花纹、形状等。
4.一旦被蛇咬伤,立即坐下,尽量减少运动,避免血液循环加速。如需移动病人,应搬抬伤者,减少伤者自行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