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22日
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卵巢功能减退及内生殖器逐渐萎缩,肾气渐衰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常出现月经紊乱量少,或前或后,心烦易怒,头昏耳鸣,忧郁紧张,心悸不寐,精神疲乏,猜疑,面部阵发性潮热潮红,易出汗,口干纳减,情志失常。这些症状的出现为绝经前后的诸证,往往迁延2~3年。更年期综合征,多数医家一般从肾论治,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其因有三:
其一,女子以血用事,肝体阴用阳,主气又主血,正如经云:“肝藏血,司疏泄,与冲脉相连。性喜疏泄条达,与气血休戚相关”。故此肝气畅达则血脉相通。然而更年期妇女往往情志易于激动或所思不遂,造成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血脉不通,月经紊乱。因此以肝郁为主的症状在“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之时,临床症状更加明显。
其二,肝经起于大趾,从毛际循阴腹,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至少腹上行属肝脏,络胆腹,上贯膈膜,散布胁肋乳头为其所辖,沿咽喉,上系于目,因肝经循经会阴、肋、头目等,故肝气郁结,则临床往往表现出两胁闷胀,乳房、少腹胀痛,头晕目眩等。
其三,更年期妇女,一般经过月经、孕育、哺乳等生理过程,多数造成“气有余而血不足”,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病理特点。而“女子七七肾气亏竭”,水不涵木,木气不荣。因此,肝之“阴虚阳亢”“郁”“火”等病理表现尤为突出。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眩晕、耳鸣、五心烦热、面部烘热、颧红、唇赤、口干、口苦,甚则心烦易怒、心悸、失眠、多梦等。由此可见,从肝特定的生理、病理特点和经络位置,在经水将绝不绝之际,则可出现一系列以肝病为主的症状。
中医临证可分五种类型辨证施治。一般服药3个疗程(7天为1个疗程)即可临床治愈或显著好转。
1.肝阳上亢型:证见潮热汗出,眩晕头痛,面红耳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失眠心悸,口苦咽干,眼花耳鸣,或四肢麻木,舌质红,脉弦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潜阳。自拟龙牡天麻汤: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天麻15克,龟板15克,生地20克,桑寄生15克,柴胡10克,郁金15克,白芍20克,炒酸枣仁20克,柏子仁12克,怀牛膝15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下同)。
2.肝血不足型:证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止,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宜养肝补血,宁心安神。方选甘麦大枣汤加味:小麦40克,炙甘草15克,大枣3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熟地20克,首乌15克,枸杞子20克,合欢皮20克,夜交藤20克,炒酸枣仁20克。
3.肝郁血虚型:证见月经紊乱,双乳胀痛,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少纳差,两胁胀满不舒,溲黄便干,脉弦。治宜舒肝解郁,健脾养血。柴胡舒肝散加味:柴胡15克,川芎15克,香附15克,枳壳15克,薄荷15克(后入),白芍20克,当归20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大枣30克。
4.肝肾阴虚型:证见月经紊乱或量少,头晕目眩,心悸面烘,夜寐不安,五心烦热,耳鸣肢麻,汗出口干 ,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治宜滋补肝肾,养阴安神。自拟二地四子苁蓉汤:生地20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5克,五味子12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20克,肉苁蓉20克,山茱萸15克,白芍20克,麦冬15克,炒酸枣仁2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
5.肝郁痰热型:证见心烦易怒,头昏耳鸣,忧郁紧张,心悸不寐,面部潮热潮红,手足心热,胸膈痞满,口干舌燥,咽喉不适,咯吐黄稠黏痰,舌红苔微黄腻,脉弦细数。治宜舒肝解郁,清化热痰。自拟香蒲夏苓汤:香附15克,菖蒲12克,半夏12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郁金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炒酸枣仁20克,炙甘草10克。
(梁兆松 姜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