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22日
痛经的中医调治
□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 莫冬梅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不同年龄段发生率不同,初潮时发生率较低,随后逐渐增加,16~18岁时最高,30~35岁时下降,生育期稳定在40%左右,50岁时在20%左右。月经前后、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胀痛以及坠胀感或者腰部酸胀均属于痛经范畴,通常呈痉挛性疼痛,临床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前者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后者多有器质性病变。
痛经的成因
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多、某些肽类及自主神经系统、子宫内膜整块脱落、子宫过度倾曲有关。继发性痛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感染、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有关。痛经的诱发因素小汇如下。
1.家族史:一般母亲如果有痛经史,女儿出现痛经的可能性较大。
2.自身因素:①与年龄相关,一般小于30岁。 ②初潮时间,一般小于11岁。 ③月经量过多。④未孕女性会增加患病的风险。⑤体重过重,易发生痛经。⑥有基础疾病,例如贫血、慢性疾病等。⑦也与心理因素关联,心理负担压力过大。
3.不良生活习惯:不注重个人卫生;长时间久坐,导致气血不畅容易引发痛经;有吸烟史、爱吃冷饮等,或经常处在寒冷环境者。
4.环境因素:空气中有化学性刺激气味,被吸入后也可引发痛经。
痛经的中医调治
痛经归属中医“经行腹痛”的范畴,《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有载:“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从侧面提到活血止痛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由于血海从充盈渐之转为泄溢,气血变化较大且急骤,此时若情绪波动、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入即诱发痛经。临证应以月经的经期、量、色、质,兼症、脉进行辨证施治。
1.针灸治疗:优点疗效佳、副作用小,还可预防其加剧,起到立即止痛的效果。选择中极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起到缓解痛经疼痛的作用。
2.中药治疗:
①气血不足者,治宜益气养血。药方选择:党参、川芎、黄精、女贞子、怀牛膝、延胡索、 焦神曲、陈皮、黄芪、白芍、仙鹤草、桑椹、炙香附、五灵脂、龟甲胶、当归、熟地黄、 墨旱莲、丹参、川楝子、木香、阿胶。
随症加减:小腹冷痛、喜按、喜暖者,加艾叶、紫石英、肉桂等;腰膝酸软疼痛者,加桑寄生、五加皮、巴戟天。
②气滞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导滞。药方选择:当归、桃仁、炙香附、槟榔、桑寄生、赤芍、白芍、红花、川楝子、鸡血藤、焦神曲、川芎、丹参、延胡索、泽兰、生地黄、益母草、木香、川牛膝、生甘草。
随症加减:痛经伴有呕吐者,加制半夏、生姜、吴茱萸;小腹冷痛拒按者,可去赤芍、生地黄、加肉桂、小茴香、乌药;盆腔炎严重者,加红藤、牡丹皮、败酱草。
③寒湿凝滞者,治宜温经暖宫、化瘀止痛。可采用方药温经汤(当归、人参、川芎、芍药、桂枝、吴茱萸、生姜、麦冬、半夏、丹皮、阿胶、甘草),中成药选艾附暖宫丸等。
④食疗可选姜枣红糖水:将干姜切片,红枣去核,煎煮后把红糖放下溶开,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山楂葵瓜子红糖汤:将山楂和葵瓜子煎炒后磨成粉,用红糖冲服。
痛经日常保健
痛经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消除对月经期的恐惧、忧虑和紧张情绪。女性在月经期间,痛经时要做好保暖工作,睡觉的时候也应该盖好相关的部位,避免受寒或者经期感冒,并且要避免房事和盆浴,也要禁止游泳或冷水浴。保持外阴的清洁,并且能够注意卫生,勤换贴身衣物。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清淡易消化及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生姜、香菜及胡萝卜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缓解痛经,避免少吃生冷刺激强食物,否则会加重痛经症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适当运动,调节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