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15日
壮医经筋疗法的临床运用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温 勇
壮医经筋疗法于2016年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韦英才教授作为其第二代传承人,致力于壮医经筋学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在前贤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火针消结理论。
壮医经筋疗法是根据壮医“三道两路不通,筋结致痛”理论,坚持“以痛为腧”为原则,采用针对筋结病灶的手法,针刺(火针)—拔罐—辅助治疗等“多联疗法手段”,构成“综合消灶—系列解结—多维解锁—整体调整”的新型诊疗体系,充分发挥单项疗效基础上多项功效“异途同归”的协同作用,比传统单一的针灸疗法或推拿疗法更显特色与优势,起到原发与继发、病标与病本并除的双重作用;其重视把《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结合。
韦英才在继承《内经》经筋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肌肉解利生理学、横络盛加病因学、因结致痛病理学、摸结查灶诊断学、松筋解结治疗学、拉筋排毒养生学”等六个学术观点,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对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筋性腹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三横突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周围性面瘫、不明原因性下肢软瘫、中风后遗症等诊治具有民族特色和显著疗效。
韦英才在前贤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火针消结的治疗方法,及经筋病临床取穴以“以痛为腧”为原则,筋结既是诊断部位,也是治疗部位,是诊断治疗的靶点。经筋的核心是神经,相当于壮医的火路。他常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筋不存在通与不通,经筋的因结致痛,筋结受寒或者劳损就是横络盛加的表现,所以临床上治疗痛症均应找到筋结点(痛点),治病求本。
韦英才还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无论诊治筋病病人还是内科病人,都强调人体机能上的整体观。韦英才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是孤立的,人体发病与四时五气密不可分,筋病如此,内科病亦如此,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筋病患者指由于劳累、劳损,外受风寒湿邪侵袭致横络盛加出现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辨证论治突出了个性化的中医思路,强调以人为本。比如筋病患者可分为阴证和阳证,阴证患者壮医经筋针刺用“火针消结”法消结,阳证患者用“固结行针”法消结。
腰骶肌筋膜炎的形成以腰骶部肌筋为主,壮医摸结常见的筋结有腓肠肌筋结、腘绳肌筋结、臀上皮筋结、夹脊筋结、腰三横突筋结、梨状肌筋结、髂胫束筋结、腰大肌筋结等。腰腿痛其本在肾,其标在风寒湿邪,瘀阻两路,治当补肝肾、祛风湿、通两路。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减:桑寄生30克,制附子、肉桂、独活、羌活、透骨草、元胡、威灵仙、伸筋草、甘草、防风各10克。方中附子、肉桂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为君药;羌活、独活、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元胡、防风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为臣药;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中风后遗症是由于患者体虚劳损,复受风寒湿毒邪,阻塞两路(龙路、火路),使三气(天、地、人)不能同步引起;中风后遗症的筋结形成循《黄帝内经》中指出“从左至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阐明了中风的病变部位同肢体阳性体征的交叉关系。壮医经筋摸结以病变侧头部及肢体对侧摸结为主,常见的筋结有颞部筋区及偏瘫肢体经筋线上的形成筋结。中风在壮医属火路疾病,治疗分开窍醒神、放血治风、拉筋柔节、温筋散结、功能锻炼等五个步骤。
韦英才辨证论治自创黄芪活血通络汤:黄芪30克,宽筋藤20克,白术、茯苓、防风、地龙、红花、桃仁、伸筋草、川芎、杜仲、牛膝、甘草各10克。方中黄芪大补元气,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防风、伸筋草、宽筋藤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地龙、桃仁、红花、川芎活血通络,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