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15日

足跟痛的病因及自主运动方法

足跟痛医学上称之为“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伴站立、行走受限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好发于久站和长时间走路人群,如超市售货员、教师、IT行业从业者、走路健身的中老年人、理发师等,此外少数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会出现。

足跟痛的原因

骨刺: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就是老百姓所谓的“骨刺”,它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骨刺本身并不会引起疼痛,但当它长期存在,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会引起局部充血,发生无菌性炎症,刺激病变部神经,导致足跟痛,此时“骨刺”才真正成为了致病的元凶。如果患者在治疗足部其他疾病时,拍摄X线片发现跟骨患上了骨刺 但自己没有感觉到任何症状,多半不用紧张,也不需要过度治疗。

足底拓腱膜炎:拓腱膜是足底部的一个纤维结构,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老年人由于足部肌肉和韧带发生松弛,足弓变得低平,足底的拓腱膜要承受更大的力量,长期受到刺激后,容易在跟骨起点处形成退行性改变,即拓腱膜炎。拓腱膜炎的疼痛很独特,表现为晨起下床最初几步时疼痛最重,有如踩到钉子般刺痛,令你站在原地,不敢活动,足底还可有胀裂感,但若缓慢行走几步后,疼痛就会明显减轻。足底拓腱膜炎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及肥胖人群,但近年伴随生活环境和职业的多元化改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目前,它是青壮年足跟痛患者较常见的一种病因,大多患者都是由于职业特点,如站立工作时间长且长年累月缺乏有效休息,致使足底肌肉腱膜“疲劳”而产生劳损,劳损的腱膜由于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张力增高,腱膜起点处反复摩擦和牵拉,由此发生局部充血肿胀及无菌性炎性渗出的改变,致使组织胺类致痛因子释放,引发疼痛。

足弓异常:足弓结构发育异常,也会引起足跟痛。足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第一、 二、三跃骨组成。外纵弓由跟骨、 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内外纵弓的组成中都包括跟骨,跟骨是足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位时,跟骨与距骨承担了约50% 的体重,足弓本身的构造是为了人行走时吸收震荡,如果出现足弓异常,足跟痛发生的概率会明显上升。

足跟痛的自主运动方法

足跟痛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期站立和行走,足跟部应使用厚实软垫保护,避免穿薄底布鞋,多用温水泡脚,有条件时应辅以理疗。

另外,常做三个动作也可以缓解足跟痛:

足弓拉伸: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以拉伸足底筋膜,减少疼痛,坚持练习3~5分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脚底蹬踏动作:平躺在床上,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拓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能力,减轻局部炎症。每次需重复动作100~200次。

脚趾夹物法: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地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温馨提示:足跟痛虽在疼痛表现形式上大致相同,但病因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需辨证,所以当出现足跟疼痛时,不要一味认为是跟骨“骨刺”造成,需到医院查清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马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