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07日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乳腺疾病的独特思维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 赵红娟

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有炎症、结节、增生、囊肿、纤维瘤还有逐年增多的乳腺癌。患者常以乳房触痛、胀痛及发现肿块,伴有易怒、失眠、焦虑、便秘等就诊。笔者在门诊运用壮医针挑疗法配合内服壮药治疗乳腺疾病效果奇好,现对此法治疗乳腺疾病的独特理论思维总结如下。

一、病因病机

1.毒虚致病 壮医认为,毒和虚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毒”是壮医对引发疾病的物质统称。人体感毒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两个方面,即毒力的大小与正气的强弱。毒之致病,一是因为毒性本身与人体正气势不两立,正气可以祛邪毒,邪毒也可损伤正气,两者争斗,正不胜邪,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二是某些邪毒在人体内阻滞“三道、两路”,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

2.咪叠气机不畅 壮医称肝为咪叠,独自行使其功能,并不与咪背(胆))相表里。由于情志不遂,久郁损伤咪叠,或受精神刺激,急躁易怒,导致咪叠气机不畅,郁结阻滞龙路或火路,致三气不能同步而发为乳腺增生、结节、囊肿、肿瘤、癌病等。

3.三道两路不通 人体的重要通道分为三道两路,其中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龙路传输血液、火路传输信息。三道两路重在通,三气升降适宜、中和涵养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自安。若三道两路不通、调节失常,三气不能同步则发此病。

二、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乳腺疾病的理论

针挑疗法可追溯至石器时期。《素问·汤液醪醴论》曰:“馋石针艾治其外。”馋石即砭石,是针具的前身,是古代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砭,以石刺病也。”说明砭石是通过磨制而成的锥形或楔形的小石器,用来叩击外表皮肤一定部位,浅刺出血或割治排脓。陶弘景的《肘后备急方》中最早见“针挑”一词,曰:“岭南人初有此着,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针挑取虫子”。表明挑疗法源于我国岭南地区壮族先民。从后世一些文献报道中可以证实壮医针挑疗法是一种传承下来的古老的治病方法。具体操作时,在背部肩胛环穴区域皮肤表面寻找异常反应点或压痛点,用碘伏溶液在针挑点常规消毒,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持一次性针具,露出针尖1.5-2.0cm,左手固定针挑点,右手持针与皮肤成30°角,快速进针,深至皮内,用针尖挑起皮肤,左手持刀片将表皮割断,依法挑破表皮、真皮、皮下纤维,将针挑点纤维挑断。以此类推挑完其他挑点。针挑完后拔竹罐,清除瘀毒。针挑完按常规注意事项执行。

三、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乳腺疾病的原理

1.通调三道,顺畅两路 壮医认为脏腑病变皆与三道不行、两路不通直接相关。龙路、火路和谷道(壮语称“条根埃”)、气道(壮语称“条西河”)、水道一起共同完成协调脏腑嘘勒骨肉的功能。但凡痛者,胀者,通常表现为三道功能失调,两路不通畅,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毒盛体虚,机体筋肉胀痛,活动受限。针挑通过对异常肿痛点进行治疗,挑断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及淤滞结节等阳性反应物,排出瘀毒,进而刺激神经肌肉或机械松解恢复肌力平衡的原理,使三道两路得以通畅。

2.调气、解毒、补虚 乳腺疾病引发胀痛是毒邪侵入机体,遇机体正气不足,不足以抵抗毒邪而发病。操作时顺着浅表皮肤及浅筋肉挑断反应点,促进了嘘勒的加速运行,达到调气的作用;挑治后毛孔和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散发排泄体内的风毒、寒毒、热毒等毒素,达到解毒的效果;针挑疗法激活体表经络穴位使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功能增强,机体恢复正常而达到补虚之功效。

3.调和阴阳 壮医认为,正常成人人体分为三部,(上部、中部、下部分别对应天、人、地)。此即一个小周天,小周天保持阴阳平衡而得以正常运行;人体内脏腑也互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脏腑阴阳失去平衡,如邪毒侵袭咪叠则致咪叠气机不畅,针挑疗法正是通过在皮部针刺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脏腑组织功能的作用。

壮民族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很多疾病都采用针挑治疗。在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壮医民族特色技法,形成了独特的临床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广大乳腺疾病患者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