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07日
从谈“结”色变,到祛瘀散“结”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 吴 鲧 余京华 刘 涛 方恒晓
“医生,我得了肺结节,该怎么办呀?”“医生,你看我这肺结节,是不是肺癌呀?”“医生,我双肺多发结节,是不是转移了?是不是没救了?”……门诊里,咨询肺结节问题的患者比例不小,加之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公众早已谈癌色变。所以借此机会,向广大群众科普一下当前热点话题——肺结节。
什么是肺结节
严格来讲,肺结节并非是一种疾病,它是结节在肺部影像学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大小的不同,我们将肺部占位分为肺肿物(直径>30mm)和肺结节(≤30mm),根据结节大小不同,又可细分为肺结节(≤30mm)、肺小结节(5-10mm)、微小结节(<5mm)。根据结节是否具有实性成分,可分为磨玻璃结节(pGGN)、实性结节(sGGN)和混合性结节(mGGN)。值得一提的是,绝大部分肺结节属于良性病变,只有极少数肺结节属于肺癌或癌前病变。因此,查出肺部结节后,不必太担忧,建议尽早至肺结节专科门诊就诊,听取专科意见。
胸片能代替CT进行肺结节检查吗
肺结节的检查手段首选胸部CT。胸片对<10mm的病灶通常不易检出,而>10mm的磨玻璃结节,仍无法显像。国外有研究表明,若采用胸片行早期肺癌的筛查,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在此,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胸部CT的剂量高于胸片剂量,会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据国家放射剂量防护标准数据显示:正常成年人单次接收低于50mSv剂量时,是绝对安全的,只有当人体剂量超过100mSv,才有可能产生直接辐射损伤的风险。然而,胸片辐射剂量为0.1mSv,胸部LDCT辐射剂量为1-2mSv,常规胸部CT剂量为5-7mSv。因此,胸部LDCT具有无创、快速、低辐射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作为肺结节筛查和随访足够安全。
发现肺结节,就是肺癌吗
据统计,经CT筛查后,约20%~25%的正常人群可检出肺结节,而其中约5%的肺结节为恶性结节。肺结节的恶性概率与结节的密度、大小、形态、位置和生长速度等诸多因素有关,需综合进行判断。虽然不是所有肺结节都是肺癌,但是,恶性结节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有毛刺征、分叶征、血管穿行、胸膜牵拉、空泡征、偏心厚壁空洞,或在随访过程中,结节变大、实性成分增多等改变。肺结节的大小与恶性概率息息相关,据统计,直径<5mm,恶性概率为0~1%;直径5-10mm,恶性概率为6%~28%;直径11-20mm,恶性概率为33%~64%;当直径>20mm,恶性概率也随之增加,大于60%。随着人工智能(AI)的崛起,肺结节漏诊率被大大降低,但仍无法替代人工阅片。
哪些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肺癌的发病率目前仍未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累及吸烟指数≥20包年(例如:每天吸烟1包,吸烟20年,则是20包年);②环境或职业暴露(氡、硅、镉、砷、铍、镉、镍、石棉、油烟、放射性元素);③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④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陈旧性肺结核;⑤既往恶性肿瘤病史;⑥长期吸入二手烟(家庭或室内工作场所,>2h/d,至少10年)或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中。如果出现一个及以上因素,则界定为肺癌高危人群。那么,根据中国肺结节专家共识,建议大于40岁常规年度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发现肺结节,应该如何判断和抉择
肺结节常常无临床症状,大多在体检中被发现。肺结节的演变过程通常如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恶性程度也是由低到高进行演变。演变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目前国际上关于肺结节的诊疗规范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的《肺癌诊疗指南第三版》《2016年版亚洲的肺结节共识指南》、Fleischner协会《肺结节处理策略指南2017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以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其中,不同指南对肺结节的管理有所不同。
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直径≤8mm的结节,在3、6、12、24个月行胸部CT复查,无变化者改为常规的年度随访;随访期间结节直径变大或实性成分增多提示恶变,需手术切除。直径>8mm的结节应3个月行CT复查,若结节未见消散,则建议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
肺结节在随访过程中,是否安全
循证医学结果提示,病灶实性成分越多,越容易发生侵袭和转移,实性成分>5mm与局部侵袭相关。由胸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学科的专家组成的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团队(以下简称MDT),根据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位置、生长速度和随访中的变化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共同制定肺结节诊治的最佳处理方案,以求最小的代价,最小的创伤,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因此,在询证医学的加持下,MDT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判断,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从而保障患者随访过程的安全性。当然,MDT团队建设、全程化管理和质量控制仍是当前肺结节MDT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肺结节不等于肺癌。大部分肺结节为良性病变,避免过度焦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肺结节诊疗指南为背景,MDT团队为技术指导,贯穿早期、规范、全程的诊疗思维,去伪存真,按照中医疏肝散结的方法进行调理,避免过度治疗,方能走出谈“结”色变,达到祛瘀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