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30日
张从正擅于心理治疗
张从正,金元时期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攻法治病,撰《儒门事亲》一书,学宗刘完素,主张祛邪以扶正,邪去则正自安,所以人们常称他为“攻下派”。他还擅长心理疗法。
张从正认为,不仅人的先天禀赋、人格体质、内伤七情等因素会导致疾病发生,而且社会、经济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某些情志类疾病的诱因。其次,人的情志过极或不已,既可以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和,又会引动痰饮、蒙蔽心窍,引起神志异常,导致发病。因此,张从正注重心神与形体的调摄,情志中和与节制在心身调摄中具有重要意义,倡导“养生当论食补”,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养护方法,指出情志与其他相关性因素在预后调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儒门事亲》中记载的一系列心理治疗医案,不仅显示了张从正娴熟运用包括开导解惑、情志相胜、移精变气等中医意疗治疗心理疾病,而且在临床中大胆创新,发展出诸如习以平惊、暗示诱导等治法。以下就是张从正治情志病的一个小故事。
相传,有个叫卫德新的人,其妻在一次旅途宿店时,碰上一群强盗抢劫,吓得她从床上跌到地上。此后,凡听到些许声响,她便会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诸医用药治疗,病逾一年而不见好转。
张从正经过细心观察、分析,认为属胆气伤败,应采取心理疗法。他在患者面前放一张小茶几,并用棍使劲敲打,待她心神稍定,又继续敲打小茶几,这回她果然不那么惊怕。当晚,张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门窗,通宵达旦地折腾她。从这以后,病人即使听见雷响也不再惧怕。
张从正解释说:“《黄帝内经》说惊者平之。平,即平常的意思,见惯自然不惊。对受惊者,治疗时要设法让他对受惊的诱因感到习惯,觉得跟平常一样。”说得病人点头称是。
张从正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以“七情内伤”理论为核心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创立了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痰迷心窍”学说,将其提倡的汗、吐、下三法广泛地运用于中医心身病症的治疗过程中,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张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