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30日

灼口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灼口综合征,又称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伴有口干、味觉改变,无特征性组织损伤。其病位在舌,发病与神经病变、精神心理因素、机体激素相关分子水平变化、局部刺激及系统性疾病等多重因素相关,其中神经病变及精神因素为主要的发病原因。因而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及抗焦虑药物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能使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中医认为,舌为心窍,为心之外候,因而本病多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或心脾积热、火热熏蒸,或因肝肾不足、虚火上炎,均可熏灼心舌,损津伤液。临床当以清心泻火、养阴清热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肝郁化火型:证见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兼见急躁易怒,不寐多梦,偶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通草、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子、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茯神、香附、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水煎取汁,足浴10~20分钟,每日1~2次(下同)。

2.心火亢盛型:证见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兼见口干,心胸烦闷,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治宜清心泻火。方用导赤散加味:黄连、麦冬、生地、山栀子、车前草各10克,木通、竹叶、甘草、莲子心各5克。

3.阴虚火旺型:证见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兼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偶有头晕,耳鸣,健忘,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方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黄芩、芍药、阿胶(烊化冲服)、鸡子黄各10克,黄连、肉桂各5克。

在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中药治疗方:

1.蒲黄干姜散:蒲黄、干姜各等量,研细备用。每次取药粉适量,外搽舌面,每日3次。可清热凉血,调和阴阳。

2.绞股蓝茶:绞股蓝(或苦丁茶)、茶叶各10克。沸水冲泡片刻,当茶频饮,每日1剂。可清热通淋。

3.莲心茶:莲子心、茶叶各10克。沸水冲泡片刻,当茶频饮,每日1剂。可清心除烦。

4.二冬粥:天冬、麦冬、花粉、生地、竹叶各10克。水煎取汁,加大米适量煮粥,调入白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养阴,清心泻火。

5.吴茱萸糊:吴茱萸适量,研细,清水调匀,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可引热下行,交通心肾。

6.藕汁膏:藕汁、生地黄汁各300毫升,生薄荷汁、蜂蜜各100毫升,生姜汁50毫升。诸汁共煮沸收膏,每次10毫升,含服,每日3次。可清心泻火。

治疗时要注意消除患者疑虑与恐惧,改变经常刮擦舌部的坏习惯,避免刺激舌部而使症状加重。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