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30日

“劳损性腰痛”分阶段康复

腰痛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除了脏器性疾病和骨病之外,绝大多数都是长期的不良姿势或长期受力过大而损伤腰椎所致,医学界也称之为“伤力”。也就是说,此类腰痛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姿势造成的劳损,医学上称为“劳损性腰痛”。劳损性腰痛不同于外伤,它是慢性损伤长期积累的结果。从医学影像学角度看,从轻到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即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

腰肌劳损:劳损性腰痛的最初阶段

腰肌劳损患者发病原因很多,不合理姿势是主因,腰部曲度过大,过度劳累也容易形成不合理的姿势,腰部的受力集中在腰椎后部,造成腰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损伤,形成瘢痕组织(类似于疤痕)。轻度腰肌劳损临床检查无异常,重度的腰肌劳损,触诊腰后部有硬结,腰部僵硬严重,活动受限,腰椎前凸曲度变小,姿势被固定在不合理的位置,休息时也不能放松。平时腰部易感劳累,觉得腰直不起来,腰部向前屈曲困难,对阴雨天气变化也比常人敏感许多。疼痛严重时,可服用药物止痛,最终的康复,还是要矫正不合理姿势,减小腰椎弯曲度,腰部尽可能保持挺拔姿势。轻度的腰肌劳损,如果注意休息并注意保持挺拔的姿势,容易得到控制和康复。

骨质增生:劳损性腰痛的中间阶段

骨质增生,是在软组织过度受力而受损的基础上,骨组织过度磨损,损伤后非正常修复的结果。有骨质增生者,一般都有腰肌劳损病史,而且相对较重。这种损伤的性质与磨损类似,有人形容为微型骨折(也叫微小骨折、亚骨折)。最初表现为椎骨后侧边缘的形态变化,椎骨后侧长期的过度受力,边缘软骨被挤压变形只能向外生长,时间久了,部分软骨骨化形成骨质增生。根据增生突起的不同形状,尖利刺状的称为“骨刺”,唇状的称为“骨唇”,还有不规则的称为“骨赘”,有的上下增生部位生长融合在一起,称为“骨桥”。有些骨质增生会产生明显的症状,尤其是体积较大的增生,会压迫刺激脊髓和神经根,称为“骨质增生症”,需要积极治疗。只有长期的腰椎前凸曲度过大,才会在椎骨后缘产生骨质增生,引起骨质增生症。同其他的劳损性腰痛一样,治疗和康复的根本原则,也是矫正姿势,使后腰部的受力分散,避免集中在患处或某一局部,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劳损性腰痛的后期阶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全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作为软骨纤维环,不容易受损,它的破裂一定是建立在上下软骨反复损伤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把椎间盘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组织,骨质增生的出现说明椎间盘已经受损,骨质增生所损伤的软骨就是椎间盘(上下表面)的边缘软骨,该部位也是软骨纤维环的上下边缘,而且软骨的损伤还直接影响人体对椎间盘的营养供给,所以,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骨质增生。

严格的说,椎间盘突出不是病(病变),而是伤,是多年轻微损伤的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骨质增生一样,椎间盘髓核可以发生在周边的任何部位,但只有处在后背侧(后缘),才会刺激脊髓和神经,形成椎间盘突出“症”。究其成因,还是长期的腰椎前凸曲度过大,才会导致后侧过早退化和损伤,髓核向后侧突出。日常可通过矫正姿势,减小突出髓核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逐渐缓解症状。只要症状消失,并且能够保持,不再影响生活和工作,在临床上就视为治愈。 

劳累性腰痛不等于劳损

有的人经常腰部肌肉酸痛,休息一下好一些,干点活后腰痛又加重,这种情况是劳累性腰痛还是腰肌劳损?其实,劳累性腰痛与腰肌劳损是有区别的。

劳累性腰痛是指平时缺少运动锻炼的人,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活动后,所产生的一种广泛性腰部酸痛。按压腰部时可有明显的压痛点,一般来说无需用药治疗。

大多数腰肌劳损患者在发病前有急性腰扭伤病史,后因治疗不当使腰痛反复发作,导致或并发腰肌劳损。也有一部分腰肌劳损患者没有腰扭伤病史,而是由于长期从事弯腰劳动或者长期坐姿不当,使腰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腰肌劳损。腰肌劳损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消退得也慢。这些发病特点与劳累性腰痛不同,劳累性腰痛来得迅猛,去得也快。腰肌劳损的腰痛范围比较广泛,有时无明显的压痛点,捶打腰部可有舒服感。

(徐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