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9日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你了解多少

□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李艳月

呼吸衰竭其实属于功能障碍,并不能称之为疾病,一般是由于肺部的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的情况,一定要及早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否则患者很容易有生命危险。在平时对于呼吸衰竭的预防护理方面,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护理人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发生呼吸衰竭的情况时,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处理。

1.呼吸衰竭的病因以及症状

呼吸衰竭主要是指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患者在停息状态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从而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最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身体代谢紊乱 。在医学上一般将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呼衰和慢性呼衰。按发病机制又可以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这两种。

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气道阻塞性病变。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②肺组织病变。肺气肿、严重肺结核等。

③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④胸廓与胸膜病变。严重的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等。

⑤神经肌肉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炎等。

2.呼吸衰竭的护理

呼吸衰竭的病情变化十分迅速,如果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患者生命是有极大威胁的。遇到呼吸衰竭的情况时,应在保持空气通畅的条件下,正确处理患者的缺氧情况,尽量避免患者基础病变,争取治疗时间。

(1)监测生命体征:在护理患者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血压数值、意识状态、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奏以及呼吸是否出现困难;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现紫绀血气有无变化;观察药物是否有副作用,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如果患者是处于昏迷状态则还需要对患者的瞳孔有无散大或者缩小、对光反射感知、肌张力、肌腱反射等特征进行观察。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有憋闷,难以呼吸的情况,护理人员要指引并帮助患者缓解,并协助患者将痰液排出。若是患者的痰液无法顺利排出,出现了喘气、憋闷时要及时为患者吸痰。在为患者吸痰时要做好无菌处理,吸痰时间控制在15秒内。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雾化操作,神志清醒患者每日可进行2~3次超声雾化吸入。

由于呼吸衰竭患者无法长时间缺氧,所以护理人员在帮助呼吸衰竭患者吸痰时要谨记一慢二快三忌的原则,具体为抽离吸痰管时一定要缓慢;进管和吸痰要迅速;每次吸痰的过程中吸痰管不可反复来回抽插,如果患者发生血氧饱和度过低、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的情况时,要立即终止吸痰操作。为有效预防患者发生缺氧窒息的情况,护理人员可在吸痰前后给患者进行2分钟的高浓度吸氧。如果患者痰液较多,吸痰与吸氧可以轮换进行操作。要先将口腔和咽喉的分泌物吸出,再吸气管内的分泌物,缓慢放松气囊后再进行深部抽吸,减低患者感染的几率。

(2)饮食:呼吸衰竭患者的体力消耗大,身体长时期处在应激状态,新陈代谢都会相对加快,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也会变多。在护理患者时要鼓励意识清醒的患者进食,补充能量增加营养,多给患者准备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牛奶,猪牛瘦肉、鸡蛋等。如果患者无法通过口进食,可以让患者通过鼻腔进食,或静脉营养治疗。

(3)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一定要有耐心,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情感变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承受能力,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治,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