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9日

流产常见病证的辨证及治疗

流产使体内已建立起来的适应妊娠生理需要的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因妊娠的突然停止而发生病理改变。流产后常见病证包括恶露不绝、产后腹痛、月经失调、痛经、闭经、带下、不孕、症痕、心悸、纳呆等。已故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首席妇科专家陈慧侬教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上述疾病,疗效显著。

(一)恶露不绝

陈慧侬教授认为,该病证临床常见经脉受损、冲任不固和瘀血内阻两种类型。

1.经脉受损、冲任不固型

(1)主证:恶露不断,淋漓不净,色鲜或暗红,伴腰酸痛阵作,脉虚缓,舌淡,苔薄白。

(2)治则:调和冲任,止血化瘀。

(3)方药:胶艾四物汤(《金匮要略》方)加减。方用阿胶、艾叶炭、赤芍、当归、川芎、熟地黄、三七粉、花蕊石、益母草。以胶艾四物汤补虚,加三七粉、花蕊石、益母草以活血祛瘀,使补血活血,化瘀固冲而恶露止。

2.瘀血内阻型

(1)主证:恶露淋漓不绝,量时多时少,色暗有块,下腹疼痛拒按,喜热,得温痛缓,脉弦涩,舌暗或有紫斑。

(2)治则:温经散寒,逐瘀活血。

(3)方药:生化汤加味。方用当归、川芍、桃仁、炮姜、炙甘草、益母草、牛膝、五灵脂。生化汤常被称为治血块的圣药,加益母草、牛膝、五灵脂加强活血逐瘀之功,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黄芪。此方对因胎盘组织残留或子宫复旧不良而恶露不绝有一定疗效。

(二)产后腹痛

陈慧侬教授认为,临床该病常见为恶血内阻之血瘀型。

(1)主证:流产后下腹疼痛难忍,掣痛拒按,恶露甚少或全无,色暗有块,块下而痛减,舌暗,脉弦紧。

(2)治则:活血行瘀。

(3)方药:散结定痛汤(《傅青主女科》方)加味川军炭。方用当归、川芎、牡丹皮、益母草、黑荆芥、乳香、山楂、桃仁。散结定痛汤以补血之中行逐瘀法,达到气血不耗而瘀亦可消的效果,妙在不专攻痛而疼痛止。方中加川军炭以荡涤瘀滞而不致流血过多。全方有荡涤清除污浊之瘀、恢复脏腑功能之效,常用于现代医学诊断的流产后疼痛综合征。

(三)月经失调

陈慧侬教授认为,临床该病常见肝肾亏损、血热妄行、气滞血瘀三种类型。

1.肝肾亏损型

(1)主证:月经稀少或数月不行,或经行淋漓不绝,色淡无块,经行之后腹痛绵绵,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欲减退,舌质红,脉细数。

(2)治则:滋养肝肾,调理气血。

(3)方药:归芍地黄汤加味。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泽泻、山药、牡丹皮、茯苓、当归、白芍、黑荆芥。在治疗中,依据月经四期的阴阳消长关系理论进行调治,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经间期加入少许活血行气之品,经前期取阴中求阳,以调整月经周期。

2.血热妄行型

(1)主证:经来量多先期而至或经行延长,色鲜无块,口苦口干,夜寐不安,便结溲黄而少。舌质红而干,苔黄,脉数。

(2)治则:清热凉血,固摄调经。

(3)方药: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方)。方用生地黄、地骨皮、黄芩、山栀子、龟甲、阿胶、牡蛎、地榆、藕节、棕榈炭、甘草。清热固经汤方中生地黄、地骨皮、黄芩清热养阴凉血,地榆、藕节凉血止血,阿胶养阴,牡蛎、龟甲育阴以固冲任。对流产后创伤恢复有一定的疗效。

3.气滞血瘀型

(1)主证:月经紊乱,提前或推后,量多少不一,经血有块,色紫暗,月经前及经期两侧少腹胀痛,胸胁不适,月经前两乳胀痛不适,情志易激动。平时头晕目眩,脉弦,舌质暗,苔薄白。

(2)治则:疏肝活血,理气解郁。

(3)方药:逍遥散加味当归、赤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炙甘草、生姜、川军炭、枳壳、泽兰、桃仁。方中逍遥散疏肝理气健中,加泽兰、桃仁、川军炭以祛瘀化滞。本类型后期的调理,还需合用归芍地黄丸以助肝肾功能恢复。

(四)痛经

陈慧侬教授认为,临床上该病以寒凝血瘀型为多见。

(1)治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2)方药:温经汤合失笑散化裁(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甘草、牡丹皮、牛膝、桂心、莪术、小茴香、蒲黄、五灵脂、阿胶)。血为寒凝,治宜寒者热之,方用温经汤合失笑散以温经活血化瘀,配用阿胶、白芍以滋养肝肾,调和冲任。如气为湿滞,原方加二陈汤以和中祛湿。

(五)盆腔炎

陈慧侬教授认为,临床该病以热毒血结型为常见。

(1)主证:下腹疼痛,以经潮加重,平时掣痛或疼痛绵绵不休,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时有臭味,月经失调伴头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腹部切诊或妇科检查发现包块,压痛明显。

(2)治则:清热化瘀,活血消症。

(3)方药:①中药灌肠方。方用蒲公英、败酱草、大黄、桃仁、三棱、莪术、赤芍、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②内服方。方用当归、丹参、黄柏、地丁、蒲公英、野菊花、桃仁等。血为热结,治宜寒之。方取五味消毒饮化裁,配以当归、丹参、鸡血藤等活血化瘀。如果湿邪内郁则合用三妙散(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利湿。热毒较盛时,如内服过于寒凉之品,则有碍脾胃之健运,如药味过轻,又恐药不胜邪,故常联合直肠给药的方法,以求药力直达病所。

【病案举例】

李某,女,25岁。1983年4月住院。主诉下腹剧痛2小时。患者孕2产0,曾人工流产1次,胚胎停育清宫1次。清宫术后出现下腹疼痛,以经前经行之时为明显,平时疼痛绵绵。现经后半个月,因2小时前下腹疼痛较剧而就医。妇科检查显示子宫正常大小,前位,宫颈无触痛、举痛;右附件区触及一长形质软包块,边缘不清,压痛,带下色黄量多,妊娠试验阴性。诊为盆腔炎症(热毒血结型)。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症散结为主。处方:①直肠灌注方。大黄30克,败酱草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2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50毫升,稀释1倍,温热直肠灌注。②内服方。当归10克,丹参12克,黄柏10克,野菊花12克,鸡内金10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党参15克,白芍12克。水煎服。上药每日各1剂,住院3日后疼痛明显好转,用至经转时已无腹痛,包块消失而出院。1年后妊娠并顺产1胎。

(以上资料由全国名中医陈慧侬传承工作室主任俸曙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