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0日
第七节 腰三横突综合征
【疾病概述】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指腰三横突损伤引起该处附着肌肉撕裂、出血、瘢痕粘连、筋膜增厚挛缩,使血管神经束受摩擦、刺激和压迫而产生腰痛,腰部活动度受限为主症的一种病症。腰三横突处于腰椎生理前凸弧度的顶点,为承受力学传递的重要部位,因此易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引起损伤。
【病因病机】
壮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腰三横突处肌筋劳损,复感风寒湿毒邪,筋结形成,横络盛加,阻塞两路,使三气不得同步引起。腰三横突比其他腰椎的后伸曲度大,向侧方延伸最长,位于腰椎中部,两侧腰椎横突连线形成以第三腰椎横突尖为顶点的纵长菱形,第一、第二腰椎横突外侧有下部肋骨覆盖,第四、第五腰椎横突深居于髂骨内侧,只有第三腰椎横突缺乏肋骨及髂骨保护,因而易受损害。
【临床诊断】
(1)患者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
(2)腰部疼痛,沿着大腿向下放射的疼痛,可至膝平面以上,极少数病例可疼痛串及小腿的外侧,但并不因腹压增高而使疼痛加重。腰部活动度受限。
(3)患侧腰肌紧张、痉挛,或腰椎侧突、板直,在第三腰横突尖部有压痛,或触及痉挛的肌结节。有些病人于第三腰椎突尖端处可触及活动的肌肉痉挛结节,于臀中肌的后缘及臀大肌的前缘相互交接处可触及隆起的索条状物,即为紧张痉挛的臀中肌。
(4)X射线摄片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尖端密度增高、变白。
【鉴别诊断】
(1)急性腰扭伤:有明显的外伤史。腰部疼痛剧烈,疼痛放射至臀部及下肢,腰部活动障碍。骶棘肌痉挛,有局限性压痛,脊柱运动受限。
(2)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损伤:急性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有明显外伤史。压痛点局限在一个棘突或相邻棘突,压痛表浅。棘间韧带损伤压痛点在棘突之间。棘上韧带及棘间损伤,腰肌多无紧张及压痛。X射线检查无异常。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大便、咳嗽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剧,休息时减轻。查体有脊柱侧突,腰椎前突消失,椎旁压痛并放射至同侧下肢后侧或外侧,直腿抬高与加强试验阳性,有下肢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X射线摄片显示脊柱侧突,腰椎前突消失,椎间隙变窄,左右不对称。结合CT可鉴别。
(4)臀上皮神经损伤:有急性、慢性骶部损伤史。一侧腰臀部与大腿后侧部有牵拉样疼痛,但多在膝关节平面以上,患者下腰部或臀部肌肉痉挛,髂嵴最高点内侧2~3cm处压痛明显,用力加压患者有酸、麻、痛的感觉,且多在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内。
【壮医摸结】
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筋结形成以腰三横突处肌筋为主,壮医经筋摸结可以在腰三横突处触及筋结或条索状硬结。
常见的筋结有腰肋韧带筋结、臀中肌筋结、腰三横突筋结、腰大肌筋结、臀上皮神经筋结。
【壮医解结】
1.经筋手法
医者先用滚法在病变部位来回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手法不宜过重。然后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4个部位顺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采取全线按、揉、点、推、弹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在病变区域肌筋进行手法松筋,手法要松结、理筋,即以手拇指沿腰三横突筋结周围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分钟。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2.经筋针法
经筋针法包括壮医火针法和固结行针法,寒证用壮医火针法,热证用固结行针法。
壮医火针法:在选定的筋结部位上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2寸或3寸的毫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治疗部位,得气后迅速出针。
固结行针法:贯彻“以结为腧”的原则。医者以左手固定筋结,右手持2寸或3寸的毫针,对准筋结快速进针,以“中结调气”为目的,可根据不同筋结选用一孔多针、局部多针、透针穿刺、移行点刺、尽筋分刺、轻点刺络等多种针法,以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或传电感为宜,不留针。
3.拔罐法
采用闪火拔罐法在针刺筋结部位或经筋线上拔罐8~10分钟即可,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其他疗法】
(1)局部封闭治疗。
(2)以小针刀松解腰三横突及臀中肌的筋结。
(3)以武打将军酒外涂,配合感应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