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0日
药食两用茵陈蒿
茵陈蒿,又称茵陈、绵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入药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入食以鲜嫩者佳。
茵陈性味苦、微寒,入脾、胃、肝、胆经,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利胆退黄要药。《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名医别录》言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无阻隔也”。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1.健肝片(中成药):方由茵陈、萱草根、板蓝根、丹参、大枣等组成。可清热利湿。适用于急性肝炎。
2.复方丹茵膏(中成药):方由茵陈、丹参、柴胡、白茅根、板蓝根、甘草、大枣等组成。可清热利湿,解毒退黄。适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
3.复方茵陈糖浆(中成药):方由茵陈、龙胆草、丹参、大青叶、车前草等组成。可清热解毒,祛瘀凉血,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证,证见胁肋胀痛,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大便溏泄,小便短赤,或见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急性传染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4.茵栀黄口服液(中成药):方由茵陈、栀子、大黄等组成。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
5.茵陈蒿汤:茵陈18克,栀子12克,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
6.茵陈蒿粥:茵陈蒿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茵陈水煎取液,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
7.凉拌茵陈:茵陈蒿嫩茎叶、调味品各适量。将茵陈洗净,焯水沥干,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拌匀即成,每日1剂。可利湿退黄,祛风明目。适用于湿热黄疸。
8.茵陈蒿炒肉丝:茵陈蒿嫩茎叶250克,猪肉100克,调味品适量。将茵陈蒿洗净,焯水沥干,切段;猪肉洗净切丝,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煸炒,调味炒至肉丝熟后,投入茵陈蒿,再炒片刻即成。可健脾益胃,和中利湿。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大便溏泄等。
9.茵陈蒿茶:茵陈蒿5克,绞股蓝、草决明各10克。沸水冲泡片刻,代茶频饮,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肥胖症,口苦便秘,头目眩晕。
10.茵陈蒿浴方:茵陈、栀子、大黄各10克,艾叶、竹叶各5克。水煎取液,加温水适量,待温洗浴10~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可利湿退黄。适用于新生儿黄疸。
(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