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27日
第二节 腰椎椎管狭窄
【疾病概述】
腰椎椎管狭窄是指由于椎管狭窄,刺激或压迫从此处通过的脊神经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多发于40岁及以上的中年人。平卧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着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病因病机】
壮医认为,引起本病的内因是先天椎管狭窄,外因是外伤、劳损与寒湿侵袭等。腰部负重劳损,复感风寒湿毒邪,肌筋失衡,筋结形成,横络盛加,阻塞三道两路,使三气不得同步而致病。
【临床诊断】
(1)多发于40岁及以上的中年人。
(2)长期反复发作的下腰痛,有的放射至下肢。痛的性质常为酸痛、刺痛。少数放射至大腿外侧或前方,臀部或腹肌沟部的疼痛多为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腰腿痛多因站立或行走而加重,卧床可缓解。患者常常在步行一两百米时即产生腰腿痛,休息片刻或下蹲后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若继续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现。但骑自行车不引起腰腿痛。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排尿困难,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截瘫。
(3)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体征,有的可有以下体征:
①脊椎偏斜不明显,弯腰正常,只是后伸痛。
②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或只有中度牵拉痛。少数病人下肢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有时减弱或消失。
(4)腰部X射线检查:腰椎管狭窄症国内多采用Nelson的分类方法,即将椎管狭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并按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主管型)狭窄和侧方型(侧隐窝)狭窄两种,下面分别叙述其X射线表现。
①腰椎主管狭窄症。
平片的狭窄表现:在正位腰椎片上看到椎弓根间距小,椎间关节粗大并向内聚集,下关节突间距小。在腰椎侧位片上表现为椎体后缘有骨增生改变,椎弓根较短,关节肥大,椎间孔小。
椎管径的测量:在正位片上测量椎弓根间距,最小距离小于20mm者为横径狭窄。矢状径在侧位片上进行测量,测量值在15mm以下者表示椎管狭窄;在15~17mm者为相对狭窄,称狭小椎管。
②侧椎管侧隐窝狭窄症。
X射线平片:腰椎间椎狭窄,椎体边缘增生,小关节突肥大或排列不对称,上关节突冠状部内移。利用平片推算椎管断面形状,其方法是椎弓根间距为IP,上关节突人缘间距为IF,椎管矢状径为AP,椎弓根上切迹为SVN,则椎管的形状指数(K)为:
计算椎管形状指数(K)大于1.10,则椎管为三叶型,表示侧隐窝易产生狭窄。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和受寒湿史,常发生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无间歇性跛行,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跳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X射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腰椎结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X射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脓肿。
【壮医摸结】
腰椎管狭窄的筋结形成以腰臀部肌筋的起点、止点、交叉点、拐弯点及两侧梨状肌为主。涉及神经主要是坐骨神经,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其中,神经出口处的筋结多为点状,肌筋形成的筋结多为线状,多支支配神经受累可出现面状筋结。筋结越多,或涉及多经病变的,一般症状比较重。
常见的筋结有坐骨结节筋结、臀中肌筋结、臀上皮筋结、夹脊筋结、腰三横突筋结、趾长伸肌筋结、腓骨短肌筋结、腓骨长肌筋结、梨状肌筋结、腰大肌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