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27日
中医特色外治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药干粉热敷疗法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唐 珺
中药干粉热敷疗法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针灸经络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外治法,具有医疗成本低、易操作、易接受、副作用小等特点。该法是通过药物加工成散剂,在干燥高温环境内加热,使药物达到治疗所需的温度,装入布袋后置于体表患处或腧穴部位,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药物与热度的协同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加快药物的局部吸收,利用经络调整机体的作用,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中药成分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可有效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也免去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减轻肝肾负担,增加了用药安全性,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患处,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近年来,中药干粉热敷疗法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通过对贵州省内多家开展中药干粉热敷疗法的中医院进行调研,中药干粉热敷疗法已在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科、五官科等科室开展,通常在需要中医外治法“中药干粉热敷疗法”作用于局部或通过药物局部吸收而起到直达病所的目的时使用,应用前景较理想。
具体的操作步骤与要求: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热敷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保护隐私。2.清洁皮肤,将加热后的中药干粉热敷包放置于患处或腧穴部位,固定中药干粉热敷包,调整其松紧度,以患者自感舒适为宜。3.中药干粉热敷建议的适宜时间为20~30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严重不适者应及时终止操作。
对于中药干粉热敷药包的外固定带,临床大多采用保鲜膜、塑料膜、毛巾、治疗巾等进行外固定。但这些外固定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1.外固定带在热敷部位不透气、保温效果差;热敷包在患处易移位、滑落;热敷局部皮肤易出现红疹。2.热敷包温度降低速度快,外固定带不保暖。3.对于热敷包的温度,一般仅靠护士或者患者主观感受为衡量标准,容易影响疗效及诱发烫伤;目前热敷温度主要以患者主观感受为衡量标准,无法研究热敷最佳疗效温度。
“多头固定测温热敷带”能很好解决以上问题。实施过程中,热敷包在患处固定,能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也解决了热敷包温度的观察和保温效果,为探索最佳热敷包温度进行临床疗效研究收集数据,提供循证依据。
中药干粉热敷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禁忌症禁用:有水泡、疤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腰骶部禁用;精神分裂症、抽搐等不配合者禁用;软组织急性损伤及骨折初期,72小时之内禁用;急性血栓性静脉炎禁用;湿疹、过敏性皮炎处禁用;肿瘤部位禁用;急性腹痛禁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现代化需要举全国之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回答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临床疗效和科学发现是中医药研究成果产生的主要来源,确切的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可重复、经得起检验的科学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要学习借鉴青蒿素等成功模式,探索中医药学研究新思路与新方法。研究中医外治疗法“中药干粉热敷疗法”的系统方法和操作规范,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风险,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普及。
以热敷左下肢膝关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