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20日
踢毽子能降糖
运动就像饮食控制一样,也是糖尿病的一种基本疗法。但运动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支出,却能产生难以想象的治疗效果,所以运动也是性价比最高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在各种运动项目中,踢毽子因为不限场地,但却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是颇受欢迎的一种降糖运动。
看似简单的踢毽子,不但可以让关节横向摆动,带动身体最迟钝的部位,还能使身心高度集中,调节全身血流量,加速血脂的代谢,并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对糖友来说,能有效改善神经末梢循环,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出现的可能。比如有些糖友会觉得手脚麻木、发凉、神经疼、关节疼等,常踢毽子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有研究显示,踢30分钟毽子降血糖的效果最佳。超过40分钟,虽然可以降低血糖,但血液中脂肪增加,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踢毽子是一种全身运动,老年人的呼吸肌和膈肌会随着踢毽子的频率而有节奏地活动,内脏器官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牵引和摩擦,进而有效促进老年人内脏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的弹性,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此外,经常踢毽子,老年人能够准确的把握毽子的位置并且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动作。这项有氧运动既锻炼了老年人的注意力,同时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研究显示,即使是短期的有氧运动也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从而有益于久坐不动的成年人大脑健康。
当然,踢毽子也并非人人皆宜,其运动过程中,不仅需要膝、髋、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参与,同时需要手、肩、肘、颈部和腰部等的协调配合。在做动作的时候,身体的扭动以及起踢的爆发力需要膝关节、腰部的配合发力。所以踢毽子运动对于有一些基础疾病或者膝和腰有受伤的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适合。专家提醒,踢毽子之前一定要熟悉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循序渐进,避免盲目运动造成受伤。
另外,老年人踢毽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踢毽子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强度。在踢毽子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切勿动作幅度过大造成的肌肉拉伤或者跌倒。不要随意尝试一些难度较大的花式动作。踢毽子前先做15分钟的热身,以免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2)踢毽子要选好合适的场地和毽子。踢毽子时,场地不宜太硬或者过软,选择场地较大的运动场所或室外。同时要选择较重的毽子和合适的运动装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运动。(3)踢毽子要时刻注意自身身体信号。踢毽子时要集中注意力,避免走神造成身体擦伤和崴脚。在身体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停止锻炼并注意休息。
(陆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