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20日
中国年“味”儿:
追寻年俗中的饮食密码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春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传说最早在夏朝就有过春节的雏形。民间的旧历年(春节)是从吃腊八粥开始,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热闹的花灯和烟火中才画上句号。可以说,一碗腊八粥便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序曲。之后,送灶神、备办年节食物、年夜饭、压岁钱、守岁……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天上明月,碗里汤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又有了周而复始的寓意。
在一系列年节活动中,食物都是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载体。中国南北西东各地的食物各有不同,极尽丰盛,每种食物也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在富含年“味”的食物和吃的仪式背后,集中体现着浓浓的中华民族的生命意味:庆丰收、表感恩、寄希望。
庆丰收
史籍记载,“年”字已知最早的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年”字像人头顶着一捆谷物,禾在古代就是各类谷物的通称。现在已发掘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获得谷物的大丰收。也就是说,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年”的意识形态。“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上古时期人类靠农耕和狩猎为生,谷子一年一熟,岁尾春节一年一次,庆祝丰收。
丰收的喜悦衍生出一系列庆祝活动,日益丰富的仪式,都由食物来体现。例如为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到来,人们酿制美酒,杀猪宰羊,用新米做饭,捧上两樽美酒,把羊抬上公堂,高举牛角杯,久而久之,便成规律与习俗。《诗·豳风·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年节”活动:“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先民们在新年(十一月初一)到来之际,拿出用枣和稻酿造的醪酒,老人喝了会健康长寿。
腊祭和吃腊八粥也蕴含着庆祝丰收的活动。清代《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仁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即丰收富裕的寓意。
为春节种种节庆需要,民间节前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一派富足喜庆的气氛。
表感恩
很大程度上,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是人们对有恩惠于己的自然万物和先祖的一次集中答谢。在沉甸甸的年里,蕴藏着中国人对神明、对祖先及万物的感激之情。
民以食为天。物质匮乏时代,食物是人们最宝贵的财产,献食便成为这些仪式中最高的礼敬。研究文字的起源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敬献的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作为祭品的食物除“牺牲”外,还有粮食五谷,称“粢盛”。鲜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间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诗经》中屡屡提及;佛教传入中国后,“斋祭”中果品更丰。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的常用祭品。
熟食对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所以古人对火对灶产生了崇敬之情。灶王爷是最具烟火气的神,常驻人家,与百姓朝夕相处。年节开始时,得先祭灶,用粘粘的糖瓜、甜住灶王的嘴,让他只说甜的话,不说恶的话。这样一来,各方神明听见好话,就会恩赐好运、福禄、吉祥。
春节给了我们一个文化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从容地去团圆,去感恩,去表达。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而年轻一辈也可借机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寄希望
春节又是一个计划、展望与祝愿的重要时段。在热闹的喜庆中,人们回顾过去一年的成败得失,筹划新一年的发展计划,祈望来年万象更新。
春节最重要的仪式“年夜饭”就与辞旧迎新有关。相传,“年”是凶恶无比的怪兽,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想出了过年关的办法:预备一桌有鸡鸭鱼肉等的丰盛菜肴,全家老小围在一起饮酒用餐,和睦团圆,以祛除邪祟。大家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叙旧话新,寄希望于新的一年,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在我国各地,除夕的食俗各不相同,但普遍反映了人们的诸多美好愿望。年夜饭,一些地方通常百姓家至少要12道菜,其中有四个凉菜,八个热菜,俗称四平八稳,寓意全家人要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地度过这一年;有的地方要上10样菜,意即十全十美;鸡与吉谐音,有鸡大吉大利,新的一年生活会更好;吃鱼象征着吉庆有鱼(余),连年有余。
每一种食物都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春节饮食文化符号。比如北方讲究大年初一吃饺子。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酷似元宝,一般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取“更岁交子”之意,代表“团圆福禄”,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南方地区,有大年初一吃年糕的习俗。年糕谐音“年高”,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代表着美好的希望。江南人家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元宝茶”。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正月初五开市。正月初五为财神日,人们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
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习俗。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都有。通过各式各样美食来迎接新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这不失为一种美味而独特的方式。
(吕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