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20日
渗湿健脾话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松树根。其傍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内部色白者,称为白茯苓;色淡红色者,称为赤茯苓;外皮称茯苓皮。均供药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名医别录》言其“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言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含有丰富的麦角甾醇、茯苓酸、卵磷酯、茯苓多糖等,不仅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有抗癌防癌作用。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对脾胃亏虚,运化不足,纳少便溏及各种水肿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白茯苓偏于健脾,赤茯苓偏于利湿,茯神长于安神,因而健脾益气时可选用白茯苓,利湿消肿时可选用赤茯苓,养心安神时可选用茯神。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1.二陈丸(中成药):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组成。可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适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2.五苓片(中成药):方由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等组成。可温阳化气,利湿行水。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3.桂枝茯苓丸(中成药):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等组成。可活血,化瘀,消癔。适用于妇人宿有瘕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4.茯苓粉粥:茯苓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茯苓择净,研为细末。先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加入茯苓粉煮至粥熟,调入白砂糖即成,每日1剂。可健脾利湿,宁心安神。适用于脾胃亏虚,水湿肿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心悸,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
5.茯苓白术肚条:茯苓30克,白术10克,砂仁5克,猪肚1具,调味品适量。将猪肚洗净,与茯苓、白术加清水适量同煮熟后,取出猪肚切条。另取药汁适量煮沸,下猪肚条及砂仁末、川椒粉、胡椒粉、葱、姜、料酒、味精、食盐等,煮沸,淀粉勾芡,淋香麻油少许以增色,每周2剂。可芳化醒脾,行气健脾,适用于慢性胃炎,食欲不振,肢体肿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等。
6.茯苓酒:茯苓60克,白酒500克。将茯苓切片,装入纱布袋扎口,加白酒浸泡7天即可,每晚睡前饮用一小盅。可补虚益寿,强筋壮骨。适用于脾胃亏虚,纳差食少,肢体沉重,瘦弱等。
(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