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13日
分型辨治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生育过的年轻女子,体质虚弱或对疼痛敏感的人更易发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对月经现象抱有羞涩、恐惧、厌恶等心理者,痛经就较多。内分泌失调,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子宫位置过度前屈或后屈,都可引起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感受寒凉、瘀血阻络,或肝脏亏损、气血不足。笔者在多年医疗实践中,将原发性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肝肾亏损三种类型辨证施治,于经前1周开始服用,一般连用3个月经周期即可治愈。
气滞血瘀型 证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月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伴见乳、胁胀痛,舌淡黯或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10克,枳壳10克,青皮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香附15克,生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延胡索15克,郁金15克,皂角刺15克,牛膝10克,甘草10克。肝郁化热伴见烦躁不宁者,酌加炒栀子、夏枯草、丹皮各10克。
寒凝血瘀型 证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痛剧,伴热则痛减,月经量少,色黯,经行不畅,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弦或沉紧。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处方:吴茱萸10克,小茴香10克,细辛3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九香虫10克,艾叶15克,香附15克,甘草6克。阳虚寒凝者,加炮附片10克,桂枝10克。
肝肾亏损型 证见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黯红,腰酸肢软,耳鸣,健忘,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肾养肝止痛。方用:当归20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15克,山茱萸15克,阿胶10克(烊化),巴戟天10克,山药30克,香附15克,甘草10克。若肝郁者,酌加郁金10克,橘核15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
上述方剂用法用量,均为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于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按:《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证之临床,原发行痛经因于寒邪外客者亦较多见。辨证属寒凝血瘀者,可用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三法而获殊功。原发性痛经多为虚实夹杂证,经前、经期疼痛发作,多以实证为主,治当急则治其标,施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或温经散寒,或活血通络,或滋肾养肝。经后则以虚证为主,从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或滋肾养肝,或养血柔肝,调理气机。
(姜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