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06日

平肝息风二羊角

二羊角,即羚羊角、山羊角,二者均有平肝息风之功,临床常相须使用,故称二羊角。二者由于来源不同,故临床使用有些许差异。

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目赤,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等症。本品质重咸寒,入肝心二经,尤善清肝火而息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要药。《本草纲目》言其“平肝舒筋,定风安魂”。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磷酸钙,多量角质蛋白等,其浸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的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煎剂小剂量可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加强,中等剂量或大剂量可抑制心脏。此外,尚有降压、镇痛、镇静作用。

山羊角,又名青羊角,为牛科动物青羊的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目赤,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等症。《医林纂要》言其“功用近羚羊角”。《吉林中草药》言其“镇静,退热,明目,止血。治小儿惊痫,头痛,产后腹痛,经痛”。临床观察发现,山羊角治疗传染病发热及脑出血,羚羊角粉与山羊角浓缩片无明显差异。二羊角均以角入药,功用近似,均有平肝镇惊之功,用于惊痫抽搐等症。羚羊角药力较强,山羊角药力较弱,来源广泛,多增加用量以替代羚羊角应用。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1.复方羚羊角降压片(中成药):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用于高血压,充血性头晕胀痛。

2.羚羊角口服液(中成药):可平肝息风,散血镇惊,降血压,预防中风。适用于高热及高热引起的头痛眩晕,神昏惊厥等症。

3.五羚丹胶囊(中成药):可益气活血,凉肝解毒。用于气阴不足、邪毒蕴结、瘀血阻滞所致的胸胁疼痛、口苦咽干、倦怠纳差等症,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长期谷丙转氨酶单项不降见上述证候者。

4.麝香脑脉康胶囊(中成药):可平肝息风,化瘀通络,豁痰开窍。适用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脑梗塞恢复期)。证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语言蹇涩等。

5.山羊角粥:山羊角10克,大米100克。山羊角加水适量,浸泡20分钟后,水煎20~30分钟后,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或将山羊角3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平肝息风,清热安神。适用于产后腹痛,痛经,瘀血肿痛,小儿惊悸,外感发热,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目赤,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等。

6.羚角钩藤汤:羚角粉3克(冲服),双钩藤、霜桑叶、菊花、白芍、茯神、生地、川贝母、竹茹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凉肝息风,增液舒筋。适用于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