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30日

寒流来袭 谨防“老寒腿”

所谓“老寒腿”,是指一些中老年人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疼痛(主要集中在膝关节部位)。容易在阴雨天、尤其寒冷冬季出现,症状也最为明显,一般是由于膝关节退行性变、骨性关节炎等原因造成。

据统计,“老寒腿”好发年龄大多在45岁以后,起病缓慢。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有此病的约占50%,7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则高达80%左右,肥胖老年妇女更为多见。患者出现腿不听使唤、膝关节酸痛难忍等,给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那么,冬天如何预防“老寒腿”发作或症状加重呢?有关专家指出:除在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外,注意做好日常的保暖、运动、饮食、脚浴等,都是有效的保健措施。

腿脚保暖: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差,对寒冷非常敏感(冷感要比身体其他部位高1倍以上),易致腿脚毛细血管发生痉挛,血液循环受阻,乃至停滞聚集,这样便会累及膝关节,久之造成关节退行性变或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耐寒能力差的中老年人,在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腿脚部的保暖,除穿好裤子(如棉裤等)、鞋子(如棉鞋或毛皮鞋等)和袜子(如毛巾袜等)外,平时还要尽量避免久坐不动和过度休息,以免使关节周围的血液无法疏通,尤其是有的老年人习惯于夜间读书,更要适时站起活动、跺跺双脚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适当锻炼:正确适当的锻炼,可以预防、延缓和减缓骨性关节炎的进程,其中加强下肢运动显得格外重要,下肢锻炼的方法很多,如打太极拳、慢跑、散步、游泳、骑脚踏车等。运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出汗为度,贵在坚持。有些人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前后摇晃动作进行锻炼,这不可取。因半蹲时髌骨与股骨髁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或加重。爬山、爬楼梯或下蹲起立等活动也不好,这些运动会增加关节扭动或使关节面负荷过大,同样对“老寒腿”不利。

合理饮食:讲究饮食平衡,避免营养过剩造成肥胖,以减轻膝关节的不必要负担。食物方面可多吃些羊肉、鸡肉、猪肝、猪肚、带鱼等御寒食品。药酒御寒也值得提倡,在酒中适当浸泡一些枸杞、人参、附片之类的中药,效果更理想。人的畏寒与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有关。甲状腺素的形成必须有足够的碘参与,因此,在寒冷的季节还应多吃些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淡菜等海产品,以利于甲状腺素的合成,增强人体的产热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御寒防冻的作用。

睡前足浴:即每天在睡前用热水洗脚。俗话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这是前人养生保健的经验总结。有研究表明,足浴对预防“老寒腿”也大有裨益。临睡前用热水(以脚能耐受为度)泡脚10~15分钟,将脚擦干后再在脚掌心部位按摩60~100次,不仅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一天疲劳,有助于睡眠,还能升提阳气、温解下元、滋润肺肾、驱祛湿邪。

此外,对下肢的骨、关节畸形或疾病,应及早诊疗,并注意防止外伤或过度劳累,特别是人过中年,更应该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讲究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使自己拥有一个体能旺盛、精力充沛的体格。一旦出现膝关节不适,要及时就医诊治,做到防患于未然。 

(陈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