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30日
参差荇菜作用大
■ 黄新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是一首“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诗。诗中反复用“参差荇菜”比兴君子心中的“窈窕淑女”,反复用采摘荇菜的辛苦比喻追求心中“淑女”的不易。如果简单地将荇菜理解为一种水生野草,则难免流于肤浅,只有深刻了解荇菜在古代的作用之后,才能更容易理解用荇菜比兴“窈窕淑女”的重要意义。
首先,荇菜是古人眼中的“玫瑰花”。荇菜现在一般写作“莕菜”,为龙胆科莕菜属植物莕菜的全草。荇菜的叶片形如睡莲,而且小巧别致,青草期达240天左右,绿化效果好。荇菜的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直径约2.5厘米,是莕菜属中花形最大的种类,花冠为黄色,花果期长达150天左右,花大、花多、花期长,花色艳丽,至今仍然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在古代玫瑰花还没有传入我国的时候,莕菜就成为了表达爱情的最佳选择。
由于美艳,在古人的诗词中,荇菜成为比兴佳人的绝佳对象。“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在《曲江对雨》中,唐代诗人杜甫用林花和水荇比兴的红艳凝香的杨家姐妹:“迎风细荇传香粉,隔水残霞见画衣。”唐代诗人曹唐用细荇和残霞比兴汉武帝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在欧阳修的《满庭芳》中,菱花荇蔓、红粉佳人,惊艳无双。
其次,荇菜是古代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荇菜的茎、叶柔嫩多汁,无毒、无异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有机酸,在食物匮乏的古代,荇菜便成为了一种常见食品。
三国时吴人陆玑说:“(荇菜)白茎以苦酒(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晋人郭璞说:“(荇菜)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人食之。”《唐本草》的作者苏恭(敬)说:“荇菜生水中,叶如青而茎涩,根甚长,江南人多食之。”
荇菜的做法,与诸多野菜相似,常常烹炒、清炒、凉拌,或以蒜蓉提味,青翠悦目,爽口怡人。
随着外来食品物种的传入,荇菜逐渐成为一种在饥荒年月才食用的野菜,例如,在《救荒本草》中,将荇菜称为“藕蔬菜”。即便如此,由于其富含营养且口感良好,猪、鸭、鹅、草鱼均喜食,即便在太平年月,荇菜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水生青绿饲料。
最后,荇菜还是一味易得的中药材。荇菜性味辛、甘、寒,具有发汗透疹、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适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水肿、小便不利、热淋、诸疮肿毒、毒蛇咬伤等症的治疗。
荇菜在治疗传染性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开宝本草》记载:“(荇菜)捣汁服之,疗寒热。”用荇菜、防风、苏叶三种草药煎服,对于治疗感冒发热无汗具有良好的功效;用荇菜和牛蒡子煎服,对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具有良好的功效。在古代,防疫技术相对落后,荇菜在治疗感冒、麻疹等传染病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外科肿中毒方面,荇菜也有良好的疗效。《本草纲目》记载:“(荇菜)捣敷诸肿毒,火丹游肿。”《保生余录》记载了—个用荇菜治痈疽及疮疖的方子:莕丝莱(荇菜别名)或根、马蹄草茎或籽各取半碗,同薴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毒四围,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荠水洗之。《范汪方》记载了一个用荇菜治疗谷道生疮(痔疮)的方子: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
除此之外,荇菜还有其他药物功效。《唐本草》认为“荇菜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用荇菜和冬瓜皮煎水服,对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也有一定效果。
在古代,荇菜有这么多的作用,难怪古人要“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反复咏叹,并且和追求“淑女”联系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