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6日

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验案

痰饮是由于人体阳虚,水饮不得运化,行积于脏腑肌肤之间而为患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依据《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原则,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有较好疗效。

案例1 晏某,男,30岁。左腿患结核骨髓炎、并已形成瘘管,致气营两损、精神萎顿。局部病灶虽经手术治疗,但术后第3天突发寒热出现头痛目眩、恶心频作、自觉喉中及胸部有寒痰凝滞、喘满不舒、纳食锐减等症状,经服疏解药未效,呕恶反增、喘满益剧。诊见形寒末罢,但不发热,呕逆多白沫,胸痞且寒,微咳,起坐则头晕目眩,冲气上逆,心下悸,夜不能寐,形体消瘦,舌苔白腻、中有剥痕,脉濡细。证属脾阳不运、胃失和降,以致水饮内阻、阴邪涸结。乃拟苓桂术甘汤佐燥湿降逆之剂。方用:肉挂1.5克(研末吞服),茯苓24克,焦白术18克,党参18克,吴茱萸5克,厚朴5克,半夏12克,炙甘草6克,生姜4片,大枣7枚,玉枢丹1克(先送服)。先后连诊2次,服上方加减达8剂,呕逆则除、胸痞亦减。继进益气补血剂、以善其后。

案例2 李某,女,49岁。患者体质素弱且易恼怒,头晕目眩、神疲气短时轻时重。近期,咳喘加频,晨间更甚,眼脸及四肢出现轻度浮肿,胸痞腹满,心悸,背寒,纳呆,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沉弦带数。证属肺气肃绛不利,脾阳转输无权,痰聚气阻之证。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厚补半夏汤加减:茯苓24克,桂技9克,白术18克,泽泻18克,高良姜12克,厚朴5克,苏叶5克,炙甘草6克,生姜汁适量(分2次冲服)。上药连服4剂,咳嗽减轻、小便增多、胸腹痞满亦除。嗣以温胆汤调理而愈。

:综上两案例,咳逆、呕恶、头眩、身寒,胸痞、心悸为其共有见症。张子和《儒门事亲》说:“饮之所得,由来有五:有愤怒而得之者,有困乏而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热时伤冷而得之者。饮证虽多,无出于此。”纵观上述二例,前者系病久气营两损,加之手术前后精神紧张,后者体质素弱、抑郁气乱。其致病之因虽异,而其病机则因为脾阳不振、胃失和降、津液不行,聚成痰饮,上凌心肺。《内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此可见,脾阳不振、水精不布是痰饮形成的主要原因。苓桂术甘汤的作用是温运脾阳、调适三焦,故为痰饮治本之方。由于例1系因术后气血两虚、苔白而中有剥痕、故以肉桂代桂枝、配参夏姜枣健脾益气,取补气叹生血之意。但呕逆不止,是浊邪壅结之证,故以岑桂术甘汤加味,佐玉枢丹宣壅化浊,标本兼顾。例2为气机不利、卫阳不固、浊饮上凌、喘肿并作,故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合厚朴半夏汤调气畅中。

(张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