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6日

临床病例分析一例

病例:李某,男,56岁。10年前受凉后恶寒发热,头痛身楚,鼻塞流涕,伴咳嗽吐痰。虽经治愈,但此后每因起居不慎,咳嗽反复发作,尤以秋冬季节为甚,且有逐年加重之势。近3年来,咳嗽更为频繁,吐痰量多,痰白黏稠,并感胸闷气促,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渐渐减退。近1个月多来,时时咳嗽气喘,动则喘息加重,心慌心悸,背寒肢冷,腰腿无力,大便溏泻,双下肢浮肿。刻诊:咳嗽气喘,动则加重,吐白色黏痰,胸闷食少,形瘦神疲,畏寒肢冷,腰腿无力,大便溏泻,心慌心悸,下肢浮肿,舌质胖淡,苔腻微黄,脉沉滑稍数。

分析病因:

1.外感风寒。风寒束表,肺卫失宣;风寒犯肺,肺失宣降,故初起发为风寒咳嗽。

2.久咳伤肺。肺气耗损,卫气不固,故易感受外邪而反复发作,特别是秋冬季节,气候寒凉,发作尤甚,为第二阶段。

3.肺气虚损。气不布津,影响脾气的转输,逐渐引起脾虚,以致肺脾两虚,为第三阶段。

脾主运化,脾气不足,运化不健。一则不能运化水湿,聚湿生痰,致使痰浊阻肺,肺气不利,故咳嗽加重,胸闷气促,痰白量多。二则水谷不化精微,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奉养形体,故食少消瘦、身体倦怠。脾气外虚,渐致脾阳亦弱,脾阳不足则运化之力更着,不但加重痰浊内生,也更使生化之力减弱,气血来源更加不足,不但咳嗽气促加剧,而且血不养心发生心慌心悸。

4.脾阳不足。肾阳得不到充养,肾阳也因之而虚,成为脾肾两虚,为第四阶段。

脾阳虚运化不健,肾阳虚则气化失司,发生水湿停滞,所以除咳嗽痰多以外,尚有大便溏薄及下肢浮肿。同时,肾阳不足,肾不纳气,故呼吸喘促,动则加剧。至于背寒肢冷,腰腿无力均为脾肾两虚之证。

综上所述,本例的病位,初期在肺为风寒犯肺及久咳伤肺,病情由实转虚;中期在脾,为脾虚生痰、痰浊阻肺,病情由虚致实;后期及肾,为肾不纳气和气化失司,病情虚实夹杂。所以既有肺脾肾三脏亏虚的虚证,又有痰浊阻肺及水液停蓄的实证,成为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证。因此,肺脾肾三脏是本例病机及其转变的关键所在。

辨证论治:辨证可分为四组症状。咳嗽胸闷、痰白量多,为痰浊阻肺,肺气不利;食少便溏、形瘦神疲、畏寒肢冷,为脾阳不足,运化不健;呼吸喘促、动则加剧,腰腿无力、下肢浮肿,为肾不纳气和气化失司;心慌心悸为血不养心。舌质胖淡为阳气不足,苔腻脉滑为有痰湿;苔瘘微黄,脉兼数象,为痰湿有化热之势。总为脾肾阳虚、心血不足、痰浊阻肺、水湿内停有化热之势。

治宜益气健脾,温肾纳气,燥湿化痰,温阳利水,佐以清热。

处方:党参12克,焦白术12克,连皮茯苓30克,陈皮9克,干姜9克,补骨脂9克,附片6克(先煎),法半夏9克,五味子5克,川连4.5克,炙甘草3克,桂枝5克,杏仁9克,桔梗9克。水煎服。

方解:党参、焦白术、干姜、炙甘草健脾益气,温中助运,以治痰之本;附片、补骨脂温肾壮阳,纳气归肾治气之根;陈皮、法半夏、连皮茯苓、桂枝温化痰饮,通阳利水;杏仁、桔梗宣肺化痰以止咳,治痰之际;稍佐五味子以收敛肺气,黄连以清热。

(张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