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04日

消渴病(Ⅱ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糖增高。初诊患者“三多”症状并不明显,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疲乏无力、突然视力下降、创口久不愈合、妇女外阴瘙痒等临床症状。

本病属中医“消渴病”范围,多因燥热阴虚、精液不足所为,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中药调理。中医辨证施治,分为主证、兼证治疗。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糖尿病,兼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开郁清热。方用大柴胡汤加减:白芍15克,柴胡、黄芩、清半夏、枳实、大黄、栀子各1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水煎取液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②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糖尿病,兼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常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合白虎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萸肉、丹皮、山药、粳米、天花粉、黄连、生地各10克,石膏30克,藕汁100毫升(兑入),甘草5克。

③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糖尿病,兼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太子参、黄芪各15克,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各10克。

④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糖尿病,兼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或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宜阴阳双补。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烊化冲服)各10克,甘草5克。

偏阴虚者,方用左归饮加减:熟地、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烊化冲服)、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各10克。

偏阳虚者,方用右归饮加减:熟地30克,炮附片、肉桂、山药、酒萸肉、菟丝子、鹿角胶(烊化冲服)、枸杞子、当归、盐杜仲各10克。

2.兼证

①瘀血证:糖尿病,兼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三七、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各10克。

②痰湿证:糖尿病,兼见呕恶,眩晕,口粘痰多,饮食油腻则加重,水肿,泡沫尿或尿浊,泄泻或便溏,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治宜行气化痰,祛湿降浊。方用二陈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泽泻、枳实、竹茹、黄连、大黄、黄连、枳实各10克,石膏30克,葛根15克。

偏痰热者,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茯苓各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

3.并发病中药外治调理

①参芪山药膏(中成药):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气海穴(脐下),3日1换。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消渴。

②如意金黄散(中成药):每次适量,用香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摊贴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糖尿病足、皮肤感染。

③独活止痛搽剂(中成药):局部常规清洗后,取本品适量外搽疼痛处,并用热毛巾湿热敷,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适用于糖尿病足、神经病变。

④活血化瘀止痛洗剂:荆芥、防风、透骨草、红花、鸡血藤、苏木、大黄、黄柏各等量。上药水煎取液,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糖尿病足、神经病变。

⑤大黄芒硝膏:大黄10克,芒硝40克。上药研细备用,每取适量,清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外加热熨,每日1~2次。可清热导滞。适用于糖尿病胃肠病变、便秘等。

(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