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14日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黑变病

黑变病是一种多发于颜面等暴露部位的灰褐色色素沉着病。中医认为,黑变病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在肾,肾五色属黑,《黄帝内经》云:“面黑者肾之病。”《医学纲目》云:“肾外证,面黑。”《医学准绳六要·望法》云:“肾属水,水涸则面黧。”肾为水脏,主全身水液代谢,代谢障碍泛溢肌表可产生“黑斑”。在心,心之华在面,心阳不振,水为阴邪,上凌于心,荣卫凝涩,则面见黑斑。在肺,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宣肃津液,若肺气不足,治节无权,津液失于宣化。脾主运化水饮,在体内肉、津液化生正常,散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清气不升、肌肤失养,可现“黑斑”。在肝,肝木条达、舒畅,其主疏泄、畅达气机,气行则津液布散,气滞则津停,肝气不舒、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于肌表,在外表现为“黑斑”。

临床以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可获良效。苓桂术甘汤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方中茯苓为君,既能淡渗利水,消已成之饮,又能健脾利湿,培补脾土以制水;桂枝温阳化气、平降冲逆,两药共奏利水化气之功。佐以白术补中焦、祛湿利水道,甘草助桂枝扶心阳、降冲逆、调和诸药。

李某,46岁,女。面部弥漫性黑斑10余年,眶周黑斑颜色加深1月余就诊。患者10年前双睑面颊部出现弥漫性黑斑未予重视,后黑斑扩散为全睑泛发,连及颈部。就医诊断为黑变病,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维生素C片等药物治疗,症状无发显改善。1月前感眼眶周围颜色加深,伴有头晕、目眩,时感心悸、乏力,纳食一般,睡眠尚可,二便调。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细。14岁初潮,初诊前,月经量少,色淡红。西医诊断为黑变病。中医诊断为面尘(中阳不足之痰饮证)。治宜健脾利湿,温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40克,桂枝30克,炒白术30克,甘草20克,黄芪50克,当归10克,玉竹30克,冬瓜仁30克,玫瑰花5克,僵蚕20克。7剂,水煎取液,每日服2次,2日1剂。

二诊:药后,眶周、双面颊斑点颜色变淡,头晕目眩好转明显,偶感乏力、心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守上方加鸡血藤30克,续服7剂。嘱患者按时服,注意防晒。

三诊:患者诉平素冬季、气温低时,感手脚冰凉,其他症状均改善,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舌脉象同前。守上方去黄芪、当归,加制附子15克(配方颗粒),肉桂20克,服7剂。嘱患者用煮沸药水冲服制附子颗粒1袋(15克),服药前后半小时忌食寒凉之品。

四诊:诉近来易饥,眶周皮肤已基本恢复正常,面部颜色已消退60%,纳眠可,二便调。舌象脉象同前,效不更方,三诊方再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素体脾阳不足,健运失司、湿聚为饮。饮邪阻遏中焦,清阳不升,可见头晕目眩;水饮上冲于心,阳气被阻,故心悸;脾阳虚弱,无以制运水湿,水气内生,上冲于面颈部,即可表现为“水斑”;眶周在“五轮学”中属“肉轮”,“肉轮”属脾,脾阳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则见眶周黑斑颜色加深;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阳不足,故乏力、月经量少、色淡红;脾主运化水谷,脾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则纳食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乃中阳不足痰饮内停之征象。方取苓桂术甘汤加味以健脾利湿、温阳化饮。方中加入黄芪、当归,取“当归补血汤”之意以补气生血。玉竹、冬瓜仁、玫瑰花、僵蚕乃治疗黑变病、黄褐斑等色素沉着类皮肤病的常用药;玉竹取《神农本草经》“久服,去面黑[黑][干],好颜色,润泽”之效;冬瓜仁取《神农本草经》“主令人悦泽、好颜色……”之效;玫瑰花取《本草纲目拾遗》“玫瑰花活血行血……滋补养颜”之效;僵蚕取《神农本草经》“灭黑[黑][干],令人面色好”之效。二诊考虑患者病久,气血化生不足,加鸡血藤增补血、行血之功。三诊患者诉平素冬季、气温低感手脚冰凉、脉沉细,当属肾阳虚之征,故去黄芪、当归,加附子、肉桂以温肾阳;四诊患者诉易饥,当属脾阳得补,脾胃运化功能渐复,故加黄芪以补脾气,助脾运化,以巩固疗效。治疗过程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阳气复、饮邪去,斑自消。(张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