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07日
“苦口良药”
“良药苦口而利于病……”,成语“良药苦口”,出自《孔子家语·六本》,意思是良药虽然很苦,但却有利于治疗疾病。生活中,我们吃到的药大多数都是苦的,故良药苦口成为大家的共识,以为凡药都是苦的。但事实上,就中药而言,可有五种味道,即辛、甘、酸、苦、咸,只是以苦味药居多而已,一剂方药煎煮后,苦味总能掩盖其他气味。
通常来说,中药的气味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功效。比如酸能收敛、辛能行散、甘能补益、咸能软坚。
中医认为,苦能清泄,故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降气、通便的作用。
比如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黄芩、黄连和黄柏,都是大苦大寒的中药,都可以清热燥湿。但是他们也各有分工,黄芩主要清肺火,黄连主要清心和肠胃之火,而黄柏主要清人体下部的湿热。大多数人的内热不止于某个脏腑,于是这“三黄”就并肩作战,就有了著名的“三黄泻心汤”就是黄芩、黄连和黄柏几味药的组合,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治疗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等症。
再比如苦参,它大概是中药里面最苦的,都说黄连苦,但苦参比黄连苦上十倍都不止,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效果,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用可治滴虫性阴道炎。
人们喜欢使用苦味药,甚至有些人一有头痛脑热,就给自己诊断是“上火了”“热重了”,长期用这一类中药来清热降火。但是,苦寒药使用多了,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从而导致脾失运化、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胃肠功能失调。所以,从这点来说,“苦口”未必都是良药,使用苦味药还需要辨证使用,脾胃本就虚弱的人应慎用大苦大寒的中药。(风 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