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16日
当归饮在妇科的应用
当归饮见于《校注妇人良方·卷三十四》,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黄芪各三钱,防风、荆芥、何首乌、甘草各一钱五分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血热瘾疹痒痛、脓水淋漓发热等症,加味治疗因肝经风热、郁火血燥所引起的妇人血风疮等。但后人很少重视本方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本方具有养血疏风,兼活血益气清热的功效,适当加减,用于治疗妇人经行瘾疹、妊娠期痒疹及阴痒等证,均有较好的疗效。现整理成文,供同仁参考借鉴。
1.经行瘾疹
历代中医妇科书籍对本病记载很少,然临床上却确实存在。其表现为:经前数日、经期、偶于经后数日出现全身皮肤皮疹,大小不等,或如瓣状疙瘩,或如粟状,散在或聚集成片,高出皮肤,痒甚,经行后或经净后疹消痒止,下月复现。可伴有月经周期、经量的改变。出疹时常出现头昏乏力、心烦难寐、大便溏或干结等症。根据主症及发病特点暂名为“经行瘾疹”,经反复摸索后,采用本方适当加减治之,每奏良效。
病例:金某,女,26岁,已婚。2019年9月5日初诊。诉自2017年2月初,产后行经时开始,每于经前二、三日全身皮疹,形如粟米,散在,多时则成片,瘙痒,经后自行消退。因尚能忍耐而未经治疗。近年来瘙痒逐渐加剧,局部灼热,搔后则出血起痂,兼见乏力神疲,心烦失眠,经量减少,经色鲜红无块。此次正值月经来潮,皮疹身痒已3日,并见上述诸症,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弦。证属阴血不足,风热内生,郁于肌肤。治宜养血疏风,清热益气。方用当归饮加减:当归、首乌各15克,黄芪25克,赤芍、白芍、刺蒺藜、白术、生地各12克,荆芥穗25克,生甘草8克,牡蛎30克,川芎9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瘙痒程度有所减轻,临近经行,尚无自觉不适。上方加桑寄生30克,桑叶30克,以增强养血疏风之功;加红花6克,养血调经、活血熄风。续服7剂。
三诊:服上药7剂后,诉近次经前二日曾出现少量皮疹,瘙痒程度减轻,诸症均见减轻。守前方再服7剂。尔后用上方每月经前服3~7剂,调治3个月。一年后随访,经行痒疹未见复发。
2.妊娠期痒疹
临床常见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红疹,瘙痒难忍,以夜间尤甚,搔后出血起痂,舌红少苔,口渴欲饮,脉弦、滑数。
病例:白某,女,25岁,已婚。2021年5月9日初诊。主诉已孕5个多月,半月前全身皮肤突然出现大量红疹,瘙痒,以夜间尤甚,搔后出血起痂,伴心烦易怒,入睡困难。曾在某妇产医院诊为“妊娠皮肤病”,经用药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延余诊治。诊见四肢胸腹皮肤有散在及聚集成片的粟米大小之疹点,高出皮肤,有多处搔痕,痒不可忍,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弦滑略数。证属血虚风热内生,夹胎毒郁于皮肤。治宜养血疏风,清热解毒。方用当归饮加减:生地、白芍、银花各15克,牡蛎30克,生首乌25克,黄芪、防风、刺蒺藜、当归各12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瘙痒减轻,大便通畅,近日白带较多,纳差,舌质红,苔薄白,脉滑略数。上方去银花、黄连,加白术12克,重用黄芪益气健脾,续服7剂。此后以上方出入调治1个月皮疹全消,痒止。按时产前检查,痒疹未见复发。
3.阴痒
以本方为主,治疗外阴无明显病损,白带不多,一般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局部或全身原因,临床辨证属阴血不足,经脉失养,燥热生风所致的阴痒,常能获得止痒的效果,对于局部有皮损的部分患者,亦可止痒。
病例:赵某,女,34岁,已婚。2020年8月15日初诊。主诉外阴瘙痒已2年余,白带不多,局部有干燥感。经某妇产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诊为“外阴瘙痒”,曾间断局部用药治疗,无明显效果。证见外阴瘙痒,每于经前数日及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心烦纳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妇科检查见腹股沟及外阴皮肤有多处搔痕。阴道分泌物镜检未发现滴虫、霉菌。治宜滋阴养血,疏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加减:当归、白芍、首乌各15克,生地12克,白蒺藜、防风、柴胡、荆芥、焦山栀各12克,生甘草6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同时给予蛇床子、银花藤各30克,苦参、白芷、防风各15克,煎水外洗。
二诊:药后,症状有所减轻,遂给予养血舒肝,清热疏风之剂内服。药后诸症稍减,原方加黄芪15克,红花6克,间断内服,并用外洗药剂洗月余痒止,随访1年,未见复发。
根据当归饮组成认为,本方以养血疏风为主,兼有益气清热活血的功效。按妇女以血为用,常偏于阴血不足的生理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本方不仅可治疗阴血不足,燥热生风,或阴血不足,卫表不固,风邪乘虚与血气相搏于皮肤所引起的经行及妊娠期出现的起疹身痒 。还可用于治疗某些因阴血不荣,燥热生风所引起的阴痒,亦常能取效。
临床运用本方常需随症加减:加桑寄生,可增加养血熄风的作用,再重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固表,能提高止痒效果;痒甚睡眠不安者,加龙骨、牡蛎以敛阴安神;大便秘结,宜润下大便,以除燥热;经行痒疹、阴痒,酌加红花、赤芍等活血以熄风;孕期痒疹胎热明显,宜加黄芩、黄连、银花之类以清胎热;阴痒甚者,加柴胡、丹皮、焦山栀之类以清肝解郁,并配合外治薰洗。若属精血不足者应于本方之中加滋阴补肾之品,如与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当归养血丸等合用,可提高其临床疗效。
(欧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