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09日
医药是文化广场的一角
人们已经习惯于把医学归属于自然科学。但医学是人学,“以人为本”是基础,治病救人是天职,故医学又称“仁学”。医生必须要有医德,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德艺双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都有丰富的哲理思想和人文精神,医学反映人民在某种哲学观念下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也反映了医药服务工作者的意志和态度。药物是医生用来防治疾病的物质与工具,医药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是社会用来保障人民健康的智慧、专业和物质力量。
医药和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是文化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其实,医药包括医和药两部分。除了医生、医疗、预防、保健、药品、器具之外,还有其相应的附属设施及条件。例如医有医学研究、医学专业、医学院校、医院、医疗器材、医疗设施,药有药材、药品、医药企业、药材栽培基地等。医大多属于精神财富,药大多属于物质财富。民族医药大多属于口头的、无形的、无文字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医药以文化为基础,是文明的产物。文明之前不是没有医和药,而是没有文字记载。史前的考古资料极少,很难稽考。考古学家曾发现古人类头盖骨上留有手术的痕迹,也只是痕迹和推测而已。医药与人民生命密切相关,它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风险性。因此,医药专业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例如文字水平、文化修养和通识教育。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都有自己的哲学观点、人文观念、理论思维和民俗学基础。传统药的药材栽培、采集、加工,都需要农耕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中国药材公司,就是农、工、商、产、供、销一体的组织,集中反映了中国医药文化的特色。1990年改制以后,中国药材公司的职能全面分解,但中国的传统医药文化依然存在。
(三)文化是医患之间的心灵纽带。医患之间,是因缘相见、因病相托的特殊朋友关系。医患之间需要协作和交流。病人把许多痛苦甚至某些隐私告诉医生,医生既要对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又要做耐心的精神抚慰和心理治疗。其中,文化的认同、语言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基础。当前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互信至关重要。特别是医生和医院要多关心、理解、体谅病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条件,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文化是医生的基本工具。医药专业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学科。它需要研究、传承和积累,离不开文字和文化。医生需要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中医说“秀才学医,笼里捉鸡”,说的就是文化带来的方便。
(五)民族医药以民族文化为标志,以民族文化作分类。民族文化是民族医药的底色,抽掉了它的文化基因,就成了移花接木和偷梁换柱的异化之物。在发掘整理民族医药的过程中,历史上有文字的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哈萨克族,他们的传统医药用本民族的文字记载和交流,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反映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历史上无文字的民族,其民族医药是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用汉文总结和表述了它的医药知识和医药体系,也用汉文著书立说,加以保存和推广,十分注意保留其原来的意思和风貌,尽力体现其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有不少整理工作者,有意无意地以西医的观点或中医的观点,或自以为是地用“科学”的观点去择取、加工和改造,结果使民族传统医药走了样,与继承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说,民族医药和民族文化是骨肉相连不可分割的,离开了民族文化,民族医药就无从谈起。
(诸国本)